雙調·蟾宮曲 旅況(二首)·正春風楊柳依依
聽切陽關,分袂東西。看取樽前,留人燕語,送客花飛。謾勞動空心子規,一聲聲猶勸人歸。后夜相思,明月煙波,一舸鴟夷。
這支小令,《樂府群珠》題作《旅況》,我們細讀其內容卻不然,應該屬留別之作。借告別友人,抒寫自己有志歸隱的情懷。
全曲可分四層。第一層三句,首句襲用《詩經·采薇》的成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點明時間是在春天。二、三句交代在《陽關》曲聲中“分袂”,是說氣氛。“陽關”即《陽關三疊》,是根據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改編的樂曲,唐、宋以來一直是送別的名曲。“分袂”就是分手、分別。“采薇”和“陽關”都是古代詠唱離情的名篇,曲子開頭三句,借用古詩名篇中人所熟知的語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別情依依的畫面。
第二層三句,寫別時之景。酒宴之前,燕子呢喃,聲聲留人;花絮飄飛,片片惜別。這就進一步渲染了第一層的依依不舍之情。此情此景,為后面的主題做了濃墨重彩的鋪墊。
第三層兩句,把前面的氣氛一筆推開,一個“謾”字,一個“猶”字,著筆凝重,寫盡了去志的堅定。兩句的意思是:白白地偏勞了子規鳥,在寂寞的山林中還在聲聲呼喚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第四層三句,揭示主題,但真正點明題旨的,只有“鴟夷”二字。“鴟夷”即鴟夷子皮,為范蠡的別號。范蠡輔佐勾踐滅吳之后,認為勾踐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因而浮海而去,改名鴟夷子皮,省稱鴟夷子。“鴟夷”就成了逃避險惡官場、功成身退的代稱。阿魯威終其生也未去當隱士,這支曲只不過表現了他對宦海浮沉的厭倦罷了。
上一篇:正宮·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王惲|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正宮·鸚鵡曲(三十八首選七)·泣江婦·|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