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柳永擅長寫離愁別恨。這首詞也是寫離別之恨與羈旅之愁的,寫得極為出色。
上闋發端,以一“對”字領起,寫羈旅異鄉的游子望著黃昏時分的秋景:傍晚時的驟雨灑落江天,經這一番風雨的洗滌,秋空更加清冷了。秋之黃昏,本是惹人憂傷的時節,加上瀟瀟之雨,更增加了濃重的憂傷氣氛。緊接三句“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氣流轉,境界雄渾悲壯,景色蒼茫遼闊,再以“霜風”點染,就更顯得氣象闊大、寓意深刻了。一向鄙視柳永的蘇軾,讀到這三句,也不得不贊嘆一聲:“唐人佳處,不過如此?!?《侯鯖錄》卷七)“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兩句,是寫樓頭憑欄所見的蕭條、肅殺的秋景:這里的花兒凋謝了,葉枯萎了,景物的光華消逝了。作者以滿目蕭條的景象,烘托出游子感極而悲的傷怨心緒。而只有長江之水,無聲無息地向東流去,這既是寫實,又喻游子內心訴不盡的苦痛,就象這無語的江水東流一樣,晝夜不舍,流淌不盡。
上闋著重寫景,作者筆下所有的景物都籠罩上了一層凄婉的感情色彩?!澳河辍?、“霜風”、“關河”、“殘照”,以及衰落的紅花、凋零的落葉……一起構成了這幅悲涼、蕭瑟的畫面,使讀者對詞人的心情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礎。
下闋著重抒情。作者用“不忍登高臨遠”一句承上啟下,拓開詞意,然后用“望”字興起思鄉懷人。“不忍”三句的意思是說,不忍心登高遠望,因為望著那遙遠的故鄉方向,思鄉的心情便會收拽不住了。這就與上闋登高而望的凄涼景象聯系在一起了,自然而然地展示了游子思歸的凄苦心情?!皣@”字兩句轉到自身的處境,表達自己久留他鄉、卻又歸家不得的苦悶,直抒胸臆,真切動人。接著又宕開一筆,用“颙望”(呆望、凝望)一詞,形象地描繪了妻子在家中盼望自己歸來的情景。雖是想象之詞,但加上“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一句的細節描寫,就顯得極為真實,而又將妻子盼丈夫歸家之心切,細膩地刻劃了出來。既然家中人是如此盼望自己回去,自己又如何呢?“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自己是同樣地思念家人,思念著家鄉,可是又不能立即動身,只能是呆呆地凝望,以寄托自己的愁思。這結尾三句寫得生動傳神,使人浮想聯翩。
粗粗看來,全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細細咀嚼,又覺上下闋意脈清晰、前后照應,給人一種渾然天成、情景交融的境界,這正是柳詞的令人神往之處。
上一篇:《人日思歸·隋·薛道衡》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六月二十日夜渡?!に巍ぬK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