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黃忠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鎖甲①,雙挽鐵胎弓②。
膽氣驚河北③,威名鎮蜀中④。
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
【釋詞】
①金鎖甲:鎖子甲的一種,古代武士穿的一種鎧甲。馬戴《贈淮南將》:“塞色侵旗動,寒光鎖甲明。”
②鐵胎弓:弓的一種。以鐵條附著弓背之內,加強弓的力度。
③河北:河,黃河。黃河以北,泛指曹操所轄的區域。
④鎮:通震。
【賞析】
黃忠跟隨劉備東征伐吳,在一次作戰中,被伏軍圍住,不幸中箭。關興、張苞殺退吳軍,救出黃忠。因他年老血衰,箭瘡痛裂,病逝軍中,時年七十五歲。
黃忠是《三國演義》惟一著力刻畫的老將軍。他出場較晚,關羽取長沙時他才亮相。黃忠雖武藝高強,智勇雙全,但年輕時,乃至中年都默默無聞。一經投在劉備麾下,名聲大振,年近六旬,仍有萬夫不當之勇。小說集中描寫他“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為劉備取川立下的汗馬功勞,并刻畫他不甘服老,三次主動請戰,披掛出征。其中兩次是在奪取漢中的戰爭中,葭萌關大破曹軍,接著一舉計奪天蕩山,智取定軍山,為取漢中立下了豐功偉績。第三次寫黃忠不甘服老是在劉蜀伐吳的戰爭中,一次劉備看到子侄輩關興、張苞英氣勃勃,嘆曰:“昔日從朕諸將,皆老邁無用矣。”一時失口,氣得黃忠不待派遣,便提刀上馬,直赴陣前。并表示:“吾自長沙跟天子到今,多負勤勞。今雖七旬有余,尚食肉十斤,臂開二石之弓,能乘千里之馬,未足為老。昨日主上言吾等老邁無用,故來此與東吳交鋒,看吾斬將,老也不老!”一個人的作為并不單純取決于年齡,關鍵在其思想境界,在于赤子之心未泯,在于奮斗不息的精神。黃忠七十開外,英雄風貌不減當年,橫刀立馬,在吳軍前叫陣。吳將史跡“欺忠年老,挺槍出戰;斗不三合,被忠一刀斬于馬下”。“潘璋大怒,揮關公使的青龍刀,來戰黃忠。”“忠奮力惡戰,璋料敵不過,撥馬便走。忠乘勢追殺,全勝而回。”黃忠三次請戰,三次大勝,威震曹軍,揚名蜀川,老而有為,老而建功。
一般來說,老而有為,主要體現在精神財富的創造上。因為人的體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逐漸衰退,體力欠佳。黃忠是武將,他的不服老精神雖然可佳,但畢竟已近黃昏。第二天,潘璋叫陣,“黃忠奮然上馬,興、苞二人要助戰,忠不從;吳班要助戰,忠亦不從;只自引五千軍出迎”。結果,被吳軍諸將圍困,身中箭傷。后“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病勢沉重,殞于軍營。黃忠是生活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封建時代,尚能老樹著花,奇香奪人。其“膽氣驚河北”,使曹魏名將望而生畏;其“威名鎮蜀中”,使蜀漢軍上下欽佩不已。詩中用贊美的口吻對其一生畫上最后一個圓滿的句號:“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
上一篇:三國詩詞《高士孟節》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黃忠頌》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