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唐山水詩鑒賞
劉長卿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jīng)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
碧澗別墅是劉長卿本人的別墅,據(jù)《唐才子傳》記載,它在長安城東的灞陵。題目上的皇甫侍御即與劉長卿同時的著名詩人皇甫曾。劉長卿最善于在山水景物中創(chuàng)造一種情調(diào)與氣氛,未曾言情而情味已深,此作便是如此。它十分成功地展現(xiàn)了一個凄獨悲涼的深山境界。
首聯(lián)刻劃山中遠景。深秋百物凋零,山村一片蕭條。由于遠離城鎮(zhèn),山民養(yǎng)成了靜默獨處的習(xí)慣,所以不僅地偏而且人僻,“荒”字把別墅的處境形容得十分準(zhǔn)確、逼真。夕陽透過暮靄斜照在村落的上空,給村莊罩上了一層迷蒙的金輝,是夜幕就要降臨的時刻。選擇這樣的時刻描寫別墅,氣氛特別悲涼。第二句把眼光進一步向遠擴展。滿山蕭瑟,黃葉紛飛,整個山峰都在夕輝中飄搖、零落。一個“亂”字境界全出。落葉如雪,悲風(fēng)漫舞,連秋山都在孤寂中衰老了,人又何以堪受?開頭兩句把凄涼的氣氛描寫得極為動人,為下面朋友會面之 “喜” 作了鋪墊。
第二聯(lián)敘述朋友的會面。路之前冠以 “古”字已預(yù)示了山道的荒草叢生,無人問津。如此荒涼的深山誰會跋涉而來呢?前句的“無行客”與后句的 “獨見君”兩相對照,形成了對比。“獨見”二字真是百感交集,表達了見到朋友時的驚訝、欣喜和添加了一倍的凄涼的感受。遠方的朋友為他帶來了安慰,也帶來了自己的孤獨。天下只有孤獨者才會真正理解孤獨。詩人把這復(fù)雜、深沉的感情全部熔鑄在“獨見” 之中。
接下來第三聯(lián)并沒有敘述相會之后的交談,知心朋友往往并不需要很多的語言交流,深山相會本身就是最有表現(xiàn)力的交流。沿著彎曲的山路兩人在余輝中并肩漫步。眼前一片秋景,滿目夕陽,都化作了二人心境的真實寫照。山水在雨后縱橫奔瀉,一座破舊的木橋被水沖成了兩截,沒有人理會它。奔涌的澗水躍下山坡,瀉入田埂,分成無數(shù)股細(xì)流伸向荒蕪的田野。我們的歸宿與那斷橋、澗水不是隱隱地相似么? “斷”字和 “分”字把簫疏的氣氛全部烘托出來,其意味全在若有若無之中。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最后的慨嘆是詩人對知心朋友發(fā)自肺腑的聲音。劉長卿和皇甫曾都是“清才冠世,頗凌浮俗”的高潔之士,為此都得罪了權(quán)貴,貶職窮壤。不然怎么會相會在荒山之上,對坐白云呢?這一句看上去甚悲,悲在同病相憐,而實際上悲中帶喜,因為高山流水,知音不絕,天下畢竟還有同道。題目中的“喜”字到此終于落到了實處。但是這種欣喜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不加以細(xì)細(xì)咀嚼,是很難有所體會的啊!
上一篇:王士禛《碧云寺》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陶弼《碧湘門》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