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節義真堪繼武侯》原文|譯文|賞析
不是忠臣獨少謀,蒼天有意絕炎劉①。
當年諸葛留嘉胤②,節義真堪繼武侯③。
【釋詞】
①炎劉:因漢應火德,所以稱漢朝為炎劉、炎漢,這里指代蜀漢政權。
②嘉胤:嘉,好;胤,后代。好后代。
③堪:可以,能夠。
【賞析】
鄧艾大軍偷渡陰平,奇襲江油,直插涪城,勢如破竹。飛檄傳入宮中,后主慌忙設朝計議,眾官無言,只有郤正奏請后主宣諸葛瞻商議退敵之策。后主對諸葛瞻泣訴:“鄧艾兵已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君之面,救朕之命!”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雖肝腦涂地,不能補報。愿陛下盡發成都之兵,與臣領去決一死戰。”值此蜀漢社稷存亡之時,諸葛瞻督師綿竹,其子諸葛尚愿為先鋒,與父出征。鄧艾派使者送書,企圖誘降諸葛瞻,遭到拒絕。諸葛瞻見魏兵將綿竹圍得鐵桶似的,形勢緊迫。乃遣使殺出城去,向東吳搬師,作為救應。但他急于殺敵,未等到東吳援軍到來,便留其子與張飛之孫張遵守城,自己披掛上馬,引軍殺出。鄧艾誘使諸葛瞻追殺,而后將其困在垓心。諸葛瞻左沖右突,而不得出。直至孤身奮戰,中箭落馬,乃大呼:“吾力竭矣,當以一死報國!”拔劍自刎而死。諸葛尚見父親陣亡,勃然大怒,遂披掛出陣,也戰死軍中。
“不是忠臣獨少謀,蒼天有意絕炎劉。”諸葛父子捐軀赴難,精忠報國,其披肝瀝膽,臨危不屈的氣節,雖然可佳,但奮勇抗擊的結果,終歸失敗。其敗因主要是朝綱不整,主昏宦專。后主沉迷酒色,寵信宦官,疏遠忠良,廢賢失道,內政昭劣。哪里是“蒼天有意絕炎劉”?諸葛瞻父子忠則忠矣,但謀略不見其長。當時敵強我弱,敵師遠道而來,難以持久,宜堅持拒敵于外,等待時機。若配合東吳發兵,與姜維呼應,進攻鄧艾,可能形勢不會如此激變。大敵臨陣,諸葛瞻急于退敵,冒險拼殺,正中鄧艾之計,猶以卵擊石,招致速敗。這也不能不說諸葛瞻確實“少謀”
“當年諸葛留嘉胤,節義真堪繼武侯。”諸葛亮晚來得子,他死在五丈原時,其子才八歲。少年時代諸葛瞻,聰慧可愛,且擅長書畫。十七歲那年被劉禪招為駙馬。官至行都護將軍、平尚書事,在蜀漢后期起過較為重要的作用。但他畢竟沒有久經沙場,缺少實地作戰經驗。最令人悔恨的是在朝廷時沒有制止黃皓竊弄權柄,連他的長子諸葛尚臨陣還嘆曰:“吾父子荷國重恩,只因不早斬黃皓,使敗國殄民,用生何為耶!”(《嘉靖本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則)諸葛瞻三十七歲,諸葛尚年僅十九歲,父子雙雙以身殉國。正如后人稱頌:“父子忠魂聚一抔,一門大節垂青史。”可與諸葛亮的高風亮節,相映生輝。
上一篇:三國詩詞《老天何故縱奸雄》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苗澤遭斬》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