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王維·輞川集(二十首選二)》鑒賞
王維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兩首五絕,是王維《輞川集》中的二首詩。《輞川集》,是王維描寫輞川別業一帶景物的詩歌集子。集子前載有小序云:“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查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灤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
柴(zhài,砦),即柵也,一作“寨”。凡行軍山野扎營,立木為區落,稱為“柴”;別墅有籬落者,亦謂之“柴”。
返景,即返照之日光。景,同“影”。
《鹿柴》這首詩描寫輞川別墅境內一個景點的幽邃境界。首句,已描述了此間的深幽與空寂;次句,更寫出“深林”景象。如果是“鬧境”,是見人也聞人語聲,或者見人了,卻不聞語聲。只有“靜境”,才會不見人,卻“聞人語響”。一個幽靜深邃境界,以此兩句即已描寫得十分傳神。
至于三、四兩句詩,是在以上基礎上寫出“畫意”來,換言之,即在詩中作畫。你看,它突出了光線與色彩:傍晚日光穿過密林空隙返照進來,照在一片青苔之上,真是橙紅與翠綠,十分鮮艷奪目。人跡罕至之處,才有片片青苔之生長。這又是為其描寫幽僻之境著色。王維對于“靜境之美”,情有獨鐘,也特別在行。
此詩如此,在下首《竹里館》中,也是描述“靜境”的。但在表現手法上略有不同:上一首只作客觀的描繪,作者不動聲色。而這一首,在表現了客觀景物的同時,注入詩人的主觀感情。可怪的是,人們都認為冷僻得令人難以久留之地,而詩人卻認為是最佳之處。你看——
一個人獨坐在深密的竹林中,是多么孤寂難耐啊,可是他卻自得其樂,又彈琴,又長嘯,興致勃勃,雅興無比;
在密林中“人不知,鬼不覺”,不是孤單寂寞透頂了嗎?你想他怎么會面對此境,竟然樂陶陶地答曰:“明月來相照”,正伴我彈琴和長嘯。
王維既善于用靜物、靜景來烘托幽靜之境,又善于以動景來描寫幽靜之境,創造出一種令人驚嘆的優美的藝術境界,使人陶醉。
上一篇:《先秦詩歌·《詩經》·載馳》鑒賞
下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杜牧·過華清宮(三首選一)》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