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聶夷中·詠田家》鑒賞
聶夷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這首五古,真實再現了唐末破產的農村,農民遭受慘重盤剝,以至流離失所,無以為生的生活實況。
詩人另有《田家》二首,其一曰:“父耕原田上,子劚(zhú竹)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庇械陌姹荆瑢⑺恕岸隆痹姾喜?,置于前四句,詩題作《傷田家》。
* * * *
“二月”兩句,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一種奇特現象——
二月蠶始生,五月秧剛插,卻要“賣新絲”,“糶新谷”了。這是說,農民遭受了農村最重的盤剝——“賣青”的剝削。即對未產出的農產品預先以賤價抵押。這當中出現了兩個“新”字,卻非好字眼,而是“血淚字”喲!
“醫得”兩句,用了一個通俗而形象的比喻,說“賣青”,就是“挖好肉以補爛瘡”。你看,這是何等慘痛的形象呵! 一見就令人刻骨銘心,千世難忘,竟成名句: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剜卻,用刀挖去。
下邊四句,都是詩人的陳情和愿望。他希望改良當時社會現實,希望英明國主得償他的心愿:讓“君王心”化作“光明燭”,照亮黑暗的農村,照明農民的心坎。這是正面的冀求,另一面則揭露了“君王心”之不善,只照“綺羅筵”,不照“逃亡屋”;只顧豪門富室,不管人民死活! 此詩妙就妙在,運用反語說出了真相:皇帝昏庸,世道不公。綺羅筵,以華美的綺羅形容豪富人家的珍貴筵席。逃亡屋,指農民破產流亡他鄉而留下的破屋或茅舍。
* * * *
這是一首語言極為簡練,描寫十分形象,內含異常深刻的好詩,不愧為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清人沈德潛在評議此詩時說過:“言簡意足,可匹柳(宗元)文(指《捕蛇者說》)。”(《唐詩別裁集》)又有人說此詩,“洗剝得極凈極真,不覺成此一體”。而且還譽其在晚唐詩壇“以五言古詩鳴者”的數家(如曹鄴、于濆和劉駕等)中,“夷中語尤關教化”(詳見胡震亭《唐音癸籤》卷八)。
因此,我認為《詠田家》一詩的立意是清楚的,在于揭露黑暗,關切民生。方式是諷諭與進諫;手法是真話反說。它并非如有人所說的“寄讬君王發善心”,“表現了作者的局限性”,等等。
上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晉詩歌·阮籍·詠懷詩·夜中不能寐》鑒賞
下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晉詩歌·陶潛·詠荊軻》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