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①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②。
昔時人已沒③,今日水猶寒。
【注釋】
①駱賓王(約638—?):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附近)人,初在道王(李元慶)府供職,歷任武功、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時常上書論朝政,武后時,貶為臨海縣丞。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后,賓王代他作《討武曌檄》,傳誦一時。徐敬業失敗后下落不明。其詩整練縝密,長篇最見才力。有《駱賓王文集》。《全唐詩》存詩三卷。
②此地:指題目中的“易水”。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燕丹:戰國時燕國太子丹。發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因而頭發直立,把帽子都沖起來了。冠:帽子。《史記·刺客列傳》載,燕太子丹派荊軻入秦刺殺秦王,在易水畔為其餞行,當時送行者皆白衣冠,高漸離擊筑,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悲壯激越,“士皆目,發盡上指冠。”
③人:指荊軻。沒:死,即“歿”字。
【賞評】
比起送別,這首詩更像在思古詠懷。二十個字,寫得滄滄浪浪,風澹云起。“于易水送人一絕”,連題目也揮灑,像立筆而就、擲與眾人一般。前兩句用荊軻辭別燕太子丹事,畫出一幅壯烈的送行圖,令人遙想到歷史上衣冠如雪,烈士壯行的場面。三、四句“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意謂即使烈士已往千年,易水仍為之寒冷肅然——其人雖遠,其魂不滅。氣魄宏厚,透出哀悼、崇敬之情。全篇沒有提到所送的人姓甚名誰或往哪去,但是可以肯定此人必與詩人有著肝膽相照的友情,他們擁有相同的精神境界,詩人才會拋棄應酬言語,坦坦蕩蕩,直抒胸臆。
這首詩表現出的氣魄與精神,總令人聯想到詩人后來作的《討武曌檄》和他整個的人生,“詩以言志”,信夫。
【詩評選輯】
近代·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此詩一氣揮灑,懷古蒼涼,勁氣直達,高格也。
上一篇: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劉長卿《余干旅舍》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