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邵長蘅·津門官舍話舊》原文賞析
對床通夕話,官舍一燈紅。十年存歿淚,并入雨聲中。
此詩作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邵長蘅再度落第后。詩人時年五十,痛心道:“吾大錯!吾五十青裙媼,猶從少年為倚門妝耶!”后終身未居官。詩即作于他由京返鄉路過天津時。詩人在天津官邸拜會友人,從“十年存歿淚”一句看,他們應該是闊別多年的老友了,所以一聊起來就沒個完。詩中寫的就是這一次難忘的會見,一次徹夜的長談。
對床夜語包含了一個故事:蘇軾兄弟于風雨之夜,常對床夜語,傾心交談。事見蘇轍《逍遙堂會宿》詩序。但類似情景唐人已有: “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 (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宿》)、“每思聞凈語,雨夜對禪床”(鄭谷《谷自離亂之后》)。后人常用這一現成情景或思路形容好友、兄弟的聚會及歡樂之情。“對床通夕話”即是“津門官舍話舊”的實際情況,又含有上述故實,故味厚。接下去似乎應該寫點“通夕話”的具體內容。然而詩人卻暫時撇開,而推出了一個鏡頭: “官舍一燈紅。”這就從具體交談中跳出來,使讀者審視交談當夜的情景。遠津門官邸的紅燭,一夜未滅。它不僅暗示了老友闊別重逢,有敘不完的舊誼;同時也暗含有“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杜甫)、“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晏幾道)那樣的情景,寫出闊別重逢的欣喜和困惑。
詩人年過半百,老友年紀該也不輕。過去的故交舊人,該有多少變化,這顯然是“話舊”的主要內容。彼此見面,必然要打聽一些老朋友或對方親人的情況,而其中必然有已經作古的人,有雖未作古而十分潦倒窮愁的人。有的事詩人早已聞知,有的事則是第一次聽到,必然又有一翻感慨,乃至下淚。這就是“十年存歿淚”五個字包含的內容。它實際上說明了“通夕話”的是什么,但沒有說盡,立刻又推出一個鏡頭: “并入雨聲中。”風雨之夜給人的感覺是異樣的,一片雨聲,掩去了 一切人世的噪音,使夜顯得特別深沉。雨夜是天然適宜于話舊、懷舊的場景。詩中的“雨聲”是實景,同時又關合“對床夜語”那個故實,故亦味厚。詩人巧妙地借這雨聲,輕輕掩去了 “十年存歿” 的具體交談內容,從而發人深思。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此詩的兩個特點: 一是抒情敘事的概括性,“對床通夕話”、“十年存歿淚”,點到為止; 二是用景象對情事作綰結,不了了之,“官舍一燈紅”、“并入雨聲中”,皆有點染的妙用。點染之間,境界出焉。文學作品的創作,有時需要生動具體,有時則要抽象空靈。作為五絕這樣短小的詩體,后一種寫法是常用的。如此詩不涉及敘舊具體內容便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也就是說,它拋棄了屬于個人的特殊情事,卻獲得了更加普遍的共鳴。
上一篇:古詩《管道升·泥人》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趙秉文·濟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