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蘇幕遮(碧云天)》
懷舊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②。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③,追④旅思⑤。夜夜除非⑥,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注釋】
①此調原為西域傳入唐教坊曲。“蘇幕遮”是當時高昌國語之音譯。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②寒煙翠:寒冷的煙霧一片蒼郁。
③黯鄉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黯,形容心情憂郁。
④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
⑤旅思:羈旅之思。
⑥除非:只有。
【評點】
彭孫遹《金粟詞話》:范希文《蘇幕遮》一調,前段多入麗語,后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
王弈清等《歷代詞話》引《詞苑》:范文正公《蘇幕遮》詞(本詞略),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
許昂霄《詞綜偶評》:“酒入愁腸”二句。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語。
張惠言《張惠言論詞》:此去國之情。
黃蓼園《蓼園詞評》引沈際飛:“芳草更在斜陽外”,“行人更在青山外”,兩句不厭百回讀。又:人但言睡不得爾,除非“好夢留人”,反言愈切。黃氏按:文正一生非懷土之士,所為鄉魂旅思以及愁腸思淚等語,似沾沾作兒女想,何也。觀前闋可以想其寄托。開首四句,不過借秋色蒼茫,以隱抒其憂國之意。“山映斜陽”三句,隱隱見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第二闋因心之憂愁,不自聊賴,始動其鄉魂旅思,而夢不安枕,酒皆化淚矣。其實憂愁非為思家也。文正當宋仁宗之時,揚歷中外,身肩一國之安危。雖其時不無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憂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矣。
李佳《左庵詞話》:希文,宋一代名臣,詞筆婉麗乃爾。比之宋廣平賦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頭巾氣重,無與風雅也。
沈謙《填詞雜說》:范希文“珍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重地”及“芳草無情,又在斜陽外”,雖是賦景,情已躍然。
上一篇:周邦彥《蘇幕遮(燎沈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梅堯臣《蘇幕遮(露堤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