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南北朝詩歌·南北朝文人詩歌·徐陵·別毛永嘉》鑒賞
徐陵
愿子厲風規,歸來振羽儀。
嗟余今老病,此別空長離。
白馬君來哭,黃泉我詎知。
徒勞脫寶劍,空掛隴頭枝。
這是一首留贈友人之詩,是徐陵辭別永嘉內史毛喜時所寫。他們是老同事,相處甚篤,此次徐陵辭官先歸,深感自己年老多病,這次分手恐成永別,故特留贈此詩。
毛喜(515—587),字伯武,滎陽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少好學,善書法。陳后主至德元年(583)授毛為信威將軍、永嘉內史。毛在永嘉郡期間,政績佳善,深得郡民擁載,赴京途中病故。
* * * *
詩首兩句,對毛喜的為人,徐陵以老友身分先作規勸和勉勵:要他認認真真地“厲風規”,以便在日后歸里時輝輝煌煌地“振羽儀”。風規,猶言風教、風紀,也即風致規范。羽儀,表率,古代用鴻鳥之羽為物之代表,后轉用為規范、師表之意。這是說,希望你樹立規范,回鄉里成為眾人之表率
接著的兩句,“空長離”,怕是永別了。這里的“空”,假借為“恐”。這是說,可嘆喲,我如今既老又病,這次辭別恐怕是再也見不到了。
“白馬”兩句,前句引入東漢范、張典實。《后漢書·范式傳》載(大意):范式與張劭為友,張死,式夢見張來告別,并示知下葬日期。范即素車白馬前去奔喪,未到,喪已發引。張柩車到墳邊,忽然不能動,范趕到執紼引柩,柩車才動。范式為其植下墳樹乃去。詩人用“白馬奔喪”之典,意在說,你縱然素車白馬趕來吊哭,而在黃泉下的我怎能知曉。詎,豈,哪里。
最后兩句,又是用了春秋季札“脫劍掛技”的故事。季子出使晉國路經徐國。徐君愛季子所佩寶劍,望能轉送給他。季子原想自己從晉返徐后再解劍相送。當季子再經徐國時徐君已逝,便將劍掛上墓地樹上而去(詳見劉向《新序·節士》)。這里的隴頭枝,即墓上樹枝。作者借此曲說明,自己不能領受友人掛劍墳頭的殷殷心意了。
* * * *
徐陵雖然以宮體詩名世,但此詩卻是一首難得的情真意切的佳作。它很好地表達了詩人對摯友的深切情誼,表現得十分關切與坦誠。同時,也流露了自己期望與友人重聚想見的殷殷之心。詩中雖然引典用事,但不僅自然貼切,毫無堆砌之嫌,而且詩歌因此豐富了詩意和加深了詩情。余冠英在紹介此詩時說得好:“這詩四十字象是一筆寫下,貌雖排偶實則單行,在陳、隋作品中,特別顯得氣格高勁。”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王昌齡·出塞》鑒賞
下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漢詩歌·樂府民歌·十五從軍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