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內官傳詔問戎機,載筆金鑾夜始歸。
萬戶千門皆寂寂,月中清露點朝衣。
李德裕是唐代名臣,居官期間,多所建樹。唐武宗李炎在位時,他連任宰執六年,朝政有所改善,還討平了擅襲澤潞節度的劉稹,強藩震懾,一時有復興氣象。可惜武宗死后,被謫南荒,卒于崖州。
這首詩可能是武宗會昌年間德裕居相位時所作。詩中顯示了一位封建時代勤政大臣雍容謙慎的氣度,間接反映了多事之秋京都的政治氣氛:平靜中隱藏著緊張和不安。
詩寫入朝夜歸的情景。按例,朝會在每日平明,百官皆須待漏趨赴,不必傳召。此詩中的“問戎機”、“夜始歸”,卻非一般早朝,而是特旨召問:與皇帝密議軍國大事。這字里行間,隱隱透露出表面和平的環境中,潛藏著危機,而且十分緊急。《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后稱史官記事謂之載筆。這里詩人以非常身份與皇帝密議戎機,卻以“載筆”二字輕輕敘過,既表現他尊美皇上的忠心,也反映了詩人居高位而不自伐的謙遜態度,確有政治家的風度。
應對出宮,已經入夜。繁華的京城,不論承平與否,華燈初上,總是熱鬧非常的??涩F在已是萬籟俱寂,可以想見夜已深沉,由此也可以想見詩人居官的辛苦。這時冷霜飛降,點點落上朝衣,已經有點不禁其寒。而千門萬戶的人們應該早已進入黑甜鄉,做著溫馨的夢了。可是詩人沒有怨尤,沒有自負,卻僅僅在詩里客觀記下夜歸所感,幾乎見不到一點情感的漣漪。不過細細品味,從“千門萬戶”、“點朝衣”等字面上,卻也可以體會出詩人以國家、人民的安危為己任的寬大胸懷和勤慎之情。
詩寫得切實無華,不矜才使氣,一如其人。末二句寫京城夜景,不假雕飾,卻逼真如畫。
上一篇:張旭《山中留客》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張旭《春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