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一望日中烏,欲逐羲和去得無?
且向秦樓棠樹下,每朝先覓照羅敷。
李商隱善于運用象征手法,在綺麗精工的詞句中寓以深意。有的詩篇甚至過于隱晦,頗費猜測。而這首詩雖然也采用象征手法,但詩歌的表面意義與象征意義之間以“日”為媒介,承轉自然,形象鮮明,寓意明朗。
詩人望著太陽從東方冉冉的升起,頭腦中浮起一個個美妙的想象。他首先想到日中有三足烏的神話,似乎那火紅的太陽就象是一只金色的神鳥從海面上飛起;緊接著又想到羲和駕日車的神話,似乎那威武的天神正趕著燃燒的火車越過天穹。這兩個關于太陽的神話,使全詩充滿了一種神奇瑰麗的色彩,把讀者帶入一個恍如仙境的藝術境界。接下去的兩句,詩人蕩開一筆,充滿柔情密意地寫道:“且向秦樓棠樹下,每朝先覓照羅敷。”漢樂府《陌上桑》有“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且向”兩句即化用《陌上桑》之意。詩人說:“我希望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最先照到美麗的羅敷身上。”表達了對所傾慕的人兒的殷切之情。
從表面意義看,這是一首風格清婉、情深意長的愛情詩。其實,詩人是以希望陽光“每朝先覓照羅敷” 來象征對光明、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因此,它實質上是一首感情深沉熾熱的述懷詩。詩中第二句“欲逐羲和去得無”的設問,把詩人有心學習夸父逐日、與日競走,又心懷疑懼的復雜心理作了細致的表現。這個問句充滿了忐忑不安的情緒,就象是詩人在沉思中對自己的決心進行最后推敲;而那執著地追逐太陽的目光中,包含著對命運的抗爭。因此這聲“去得無” 的設問,更象是對那輪不可接近的火球發出的痛苦的呼喚。如果說前兩句詩人是懷著痛苦抑郁的心情追逐太陽,那么后兩句則是寄美好的希望予太陽。富于幻想的詩人一往情深地祝意: 讓美麗的羅敷永遠生活在明媚的陽光中,讓光芒萬丈的太陽永遠照耀人間,驅散寒冷和黑暗,給人們帶來光明和幸福!“每朝先覓”,詩人叮囑得多么懇切啊!
這首詩前兩句氣勢渾厚,后兩句風韻秀婉;詩勢頓挫,章法委曲,層層深轉,將詩人渴求光明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強烈。
上一篇:李商隱《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后夢作》
下一篇:李商隱《中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