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
云外起朱樓,縹緲清幽。笛聲叫破五湖秋。整我圖書三萬軸,同上蘭舟?! $R檻與香篝,雅憺溫柔。替儂好好上簾鉤。湖水湖風涼不管,看汝梳頭。
詞題既然寫作“書愿”,自然是要表現心中向往的境界,于其間貫注著追求的熱情和希望。所以,上闋開首就徑直揭出“云外起朱樓,縹緲清幽”的旨趣,給這虛構的圖景涂上一層迷離奇奧色彩,眩人眼目,并定下“清幽”的主格調統領全篇。以后的“笛聲叫破”至結拍“看汝梳頭”八句,則由空中樓閣落到具體處,融景、事、情為一,細致描述了幻想的今后生涯。
“五湖”,歷來說法不一,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系指太湖及附近的四湖。這里自古即為大賢名士遁跡遨游的所在,是他們理想的歸隱地。象漢·趙曄《吳越春秋》載:范蠡助勾踐滅吳,辭官不就,乃攜西施泛舟五湖,莫知所終;又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說:陸龜蒙“時放扁舟,掛蓬席,賁束書、茶灶、筆床、鉤具,鼓櫂鳴榔,太湖三萬六千頃,水天一色,直入空明”;宋·周密《澄懷錄》則記陸游自述與朋儕往詣朱敦儒,“聞笛聲自煙波間起,頃之,櫂小舟而至”,等等如此,都可以追想他們高蹈遠舉、超俗絕塵的精神風貌。而在全詞的深層意蘊里,確也包納著上述特定的歷史文化因素與人生心態,并非僅僅體達于字面關合和一般地故典征引熔鑄。試思輕舟一葉,隨意飄蕩到水波浩渺處,驀地傳過清揚笛聲,繚繞在萬頃秋光里,打破了上下一碧的無限靜謚——這“笛聲叫破五湖秋”的境景,怎不讓人悠然遐想,頓興起從茲逝去,寄蹤遁世的念頭?因之歇拍便承此意生發,開始籌措構謀自我行徑了:“整我圖書三萬軸,同上蘭舟”。這里的“三萬軸”不必鑿實確指,也只是泛言其多而已,藉以暗寫一己的書生文士身份,并于閑逸蕭散的野趣中略添些雅儒氣息。又“蘭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至今在洲中,詩家所云木蘭舟出于此”,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詞中用前語,以狀寫船的華美,并兼采后事,隱含共戀人同游之意。
下闋補足“同上”的想望,清麗中別透出一番旖旎纏綿風味。按,“鏡檻”,鏡架;“香篝”,熏籠,兩者皆為舟室內的器物,為女子所用?!把盘駵厝帷?,則由物及人,進而形容她的神態情貌,這般可人,自是足供“同上蘭舟”,與之終老“五湖”了。屆時當仔細給她掛上簾鉤,“湖水湖風涼不管,看汝梳頭”,直欲沉醉此鄉中,盡享風流,棄絕宦海俗塵的煩擾憂慮?!皟z”,對人之稱,此處即指意愿中女子?!昂煤谩?,認真、盡心?!疤鎯z好好上簾鉤”,也就是李璟〔浣溪沙〕“手卷珠簾上玉鉤”之意。
這首詞屬定庵的言情之作,體現了他創作個性里深摯宛曲的一面,因之將以瀟灑高逸、飄然世表為旨趣的傳統歸隱題材闌入歡愛相偕的內容,使人感受到更多現實生活的溫暖與柔和氣息,雖可稱得是推陳出新,但主要的還是緣于真性情的率然流露。
上一篇:蘇軾《汲江煎茶》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海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