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踏莎行①·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②。惱人風味阿誰知③?請君問取南樓月④。 記得舊時,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①踏莎行,詞牌名。 ②似,指雪與梅花顏色、形狀相似。不似,指梅花有幽香,而雪沒有。
③惱人,即撩人。阿誰,誰。 ④問取,問。
這首詞作者見雪興懷,睹梅生情,登樓抒感,對月寄慨,把離別之恨委婉道出。
詞的上片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朦朧的月色之下,刺骨的寒風之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雪白梅潔,暗香浮動,真乃奇妙的境界。月下奇景,本應令人賞心悅目,可是一個“惱人”讓人心情陡轉,讀者不禁要問為什么,這樣的美景為什么會撩起詞人的心事呢?對此,南樓高懸的明月是見證,“請君問取”。在這里,“惱”字是文眼,詞人睹美景而傷心,這一不合情理的反應,不免使人產生疑問,引起許多猜想。
詞的下片詞人點明心事的由來。“記得舊時,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去年梅花開放時節,詞人攜情人共賞梅花,南樓之月可作見證,而今風物依舊,卻物是人非。作者怎個不“惱人”,怎個不傷心,怎能把心事對人說,即使想說又有誰能聽。每每想起這些,作者總是耿耿于懷。“到今猶恨輕離別”。恨有多深,愛就有多深。現如今,詞人恨得醒不知為誰醒,醉不知為誰醉,真是傷心至極。至此,讀者知曉了作者“惱”“恨”的原由,不免為之唏噓。
詞人由景寫起,情由景生,巧設懸念,最后一句“到今猶恨輕離別”點明主題。整首詞語淺意深,構思精巧,匠心獨具。
●踏莎行,參見第4頁相關介紹。
●婉轉凄清的朦朧美是呂本中詞的特點之一。此篇《踏莎行》就體現得非常充分。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與不似都奇絕”。在這里梅花與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夢境一般,如畫境一樣。潔白可視,清香可聞。清新、清香撲面而來。梅雪奇絕,暗香浮動,本是賞心悅目之事,但卻“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王夫之《姜齋詩話》云:“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梅雪最宜賞玩,而作者心中有事,因而雖然很美,但作者感到“惱人”,“南樓月”更增其婉轉凄清。結句“到今猶恨輕離別”,使讀者理清了思緒,弄清了原由,也使雪與月有了著落。整首詞,作者先雪再梅繼之以月,將離情委婉道來,給人一種婉轉凄清的朦朧美。
●花比雪,雪擬花,在詩詞中所用頗多。范成大《秦樓月》云:“一天風露,杏花如雪。”即以杏花比雪,寫閨情。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道韞答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用柳絮比雪,把冬天與春天連在了一起。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又把雪與梨花聯系在了一起。而在眾多的雪與花的比較中,應數梅花為最。例如盧梅坡《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以及它的姊妹篇:“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大家非常熟悉的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陸游《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在這些詩句中,雪已經不止是雪了,花也不僅僅是花了,它們成了名副其實的“雪”“花”,共同營造一種凄涼唯美的意境。
南樓之月,潔白梅花,使作者睹物思人;驛路斜月,黃色菊花,使詞人睹物思鄉,夜不能寐。
南歌子
呂本中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
這首詞是作者身在江南旅途,睹景傷情、思念故里而作。
詞的上片寫異鄉佳節之景。“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起首作者就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深秋晨景圖:漫漫“驛路”、濃濃“曉霜”,斜月西沉,詞人踏上帶霜的溪橋。山野人家的院內景象又映入了作者的眼簾:“短籬殘菊一枝黃。”傲霜的秋菊已經開過,殘枝上留下孤零零的黃花一朵。“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在此,詞人點明了地點與時間。在本已凄涼、冷清、孤單的基礎上,又添上了濃濃的一筆,作者此時的心境可想而知。
詞的下片著重抒寫詞人悲苦心情。“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旅館中,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寒夜中,陰冷潮濕顯得更加漫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江左”,指長江下游以東一帶。“中原”,指長江以北黃河流域。詞人通過兩個地域性的詞語,便把藏在胸中的積郁、悲苦之情全部傾瀉出來了。往日只聽人說江南風光無限,現在身處江南,沒想到懷念中原的思歸之情卻無法抑制,轉而覺得江南景物到處都是一片凄涼。
兩首詞,無論是景物的選取,還是寫作方法的運用,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月中有思念,梅中有品格。然而,它們與雪連在一起,構成意象組合,又都蒙上了一些凄涼的色彩。雪乃冬天之物,北方之景,是寒冷的代表。高適《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呂本中的《踏莎行》:“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每當我們讀到這些詩句的時候,心中都不免為之一顫,打一個冷戰——那是因為有雪的結果。
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上一篇:宋詞《賀新郎·劉克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踏莎行·寇準》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