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肇《題云峰寺》唐山水詩鑒賞
盧肇
朔風振林壑,樓殿虛無間。
半夜云開月,流水滿空山。
南岳衡山云密峰下,有至今尚存遺址的一座古寺,這便是云峰寺。盧肇這首絕句,截取了云峰寺風起、月出兩個鏡頭,寫得景象闊大,形聲并茂。
此詩兩句 一景。頭兩句寫風卷衡山的景象。狂風漫天卷來,山林呼嘯,深壑鳴吼,云峰寺樓殿空空蕩蕩。“振”字下得有力,生動地寫出了山風驟起天翻地覆的氣勢。這兩句把朔風席卷的動景與樓殿空虛的靜景對比寫來,把林壑呼嘯的有聲與寺宇靜寂的無聲對比寫來,空虛靜寂的樓殿有力地襯托了朔風驚天動地的聲勢。
三、四句寫風過月出的景象。半夜里,風勢停歇,白云飄浮,皎潔的月兒徐徐而現,銀光普灑,萬籟如浴。先前肆意吼叫的山谷現在空蕩蕩、靜悄悄的。這兩句,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云開月”是動景,“滿空山”是靜景。一動一靜,如上兩句一樣,又形成了對比。而且每句內部也頗為別致。“云開月”,云移月露,云為動,月為靜; “流水滿空山”,“流水” 比喻月光,給無形的光以有形的視覺形象,極其貼切,而且使無聲的月光產生了聽覺上的效果。這樣,“流水”是動景,“滿空山”是靜景。
四句詩中風起、月出兩個鏡頭又不是各自獨立、互不相干的。三句的 “云開月”承應首句的“朔風”。風過天晴,云移月顯,這是時間的流動。四句的“空山”承應“林壑”,風歇山靜,故顯空闊; “空”字又與二句樓殿的“虛”字呼應,不僅樓殿空,山也是空,樓殿與山和諧統一。這又是空間在朔風前后的變化。四句詩兩幅畫,動景、靜景,有聲畫、無聲畫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寫出了時間的流動,描繪了空間的變化。五言四句二十個字,字字精工,句句豐滿,用語從容而又嚴謹工致,詩小節促而意悠韻遠。
上一篇:俞大猷《題七星巖》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