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悲者,秋之為氣也”(宋玉《九辯》),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傳統情調。古代文士尤其是失意于仕途的文士,對蕭瑟秋風是異常敏感的?!拔鞅鼻镲L至,楚客心悠哉”(江淹《休上人怨別》),“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蘇《汾上驚秋》),詠秋名句俯拾即是。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到了朗州。身處貶所,聽寒蟬噪鳴,看朔雁南飛,對秋的感觸可謂至深至切,“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劉禹錫《秋風引》)但他一返傳統的悲秋情調,蕭條寂寥的秋風秋色,在他的筆下變成一首首激越高昂的秋歌。《秋詞》二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第一首首句寫前人對于秋天的感想,次句寫自己對秋天的獨特的看法,對照強烈而出語平淡。三、四句突出一幅動人的畫面,將秋高氣爽的景色與自己充滿詩意的情懷融合在一起。秋色之宜人,可寫的當然很多,但詩中只突出晴朗一點,而又具體地以鶴飛之沖霄將詩情之曠遠極其形象地表達出來。語言明快,筆力雄健。秋相對于春來說確實是寂寞的,悲秋使人想到的多是寒蟬朔雁,但矯健凌厲的鶴沖破肅殺的秋風,在碧空如洗的天空振翅高舉,排云直上,這獨特的秋的生機不令人振奮嗎?這是詩人獨有的藝術形象,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處困頓而志彌堅,是這首詩的主題。
這兩首《秋詞》的共同特點,是都以秋與春相對應來描寫。兩首既可獨立成章,又互為補充。前者重在寫秋氣,后者重在寫秋色;前者意在言志,后者意在冶情。第二首前二句勾勒秋天景色,寥廓江天,山明水凈,霜重葉紅。第二句“數樹深紅出淺黃”與第一首的“晴空一鶴排云上”用的是同一手法,“風颯颯兮木蕭蕭”,秋風漸起,草木枯黃,但有數株紅葉點綴其間,霜重色愈濃,顯示出秋的品格。一鶴排云與數樹深紅都是詩人寄情寄意之所在。三、四句寫秋景的清肅,以春色的艷麗相反襯。劉禹錫在另一首《始聞秋風》中有這樣的詩句:“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陽臺?!边@與“試上高樓清入骨”一意,表現了詩人對秋容如洗、天地澄凈的肅敬之情。秋色的清明、沉著和肅然,哪里象濃裝艷著的春光,讓人浮華、輕狂!這里暗用擬人手法來寫春光,形象生動。
兩首詩表面上是寫景,實質是抒情。鮮明的藝術形象中包含有深刻的哲學意蘊,給人以秋的獨特美感享受,更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使人心神激蕩,襟懷開曠。
上一篇:李白《秋浦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竹枝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