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民歌·城中謠》原文與賞析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高髻、廣眉、大袖,是西漢時都城長安城內時髦的妝飾。由于京城內崇尚這種妝飾,所以全國各地紛紛仿效。因不得其法,結果,仿效得走了樣,鬧得不倫不類,謬之千里。這首民歌用夸張的手法,諷刺了這種不良的社會現象。
這首民歌的大意是:京城的人喜好高高的發髻,全國各地就會將發髻梳得高達一尺;京城的人喜好寬闊的眉毛,全國各地就會把眉毛畫得占去半個額頭; 京城的人喜好寬大的衣袖,全國各地就會用一整匹絲綢來做衣袖。
一種社會風尚的形成,往往與統治者的推崇和提倡有密切關系,一般都先興起于宮廷之中,然后流行于京城,最后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可謂“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首民歌,在表現手法上,不是單純地列舉種種現象,而是用夸張的手法,將 “城中”和 “四方”相對比、相對照,說明 “城中”怎樣,“四方”又是怎樣。這樣,兩相對照,給人以異常強烈鮮明的印象,將“上行下效”的道理表現得很深刻、很透徹。
這首民歌簡潔明快,既是對當時社會風尚的一種夸張描繪,同時也體現了民謠詼諧活潑的風格,起到了巧妙地諷刺時尚的作用。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地驅歌樂辭(選一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干旄》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