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應芳·西江月》原文賞析
秋暮,簡友人索酒
老大無人青眼,凄涼奈爾黃花?秋來杯酌斷流霞,兀對江山如畫。夢里去尋東老,覺來欲喚西家。山童羞說未能賒,報道點茶來也!
謝子蘭的詞,已接近當代盛行的曲:內容務實通用,不計其卑小;語言引入方言白話,不嫌其俚俗;風格偏于詼諧與調侃,無關乎宏旨。我們應當肯定他的創新與應時,不必要求他效仿宋詞的含蓄與藻繪。
這首小詞題目先自有趣,時在秋暮,作者思飲,特以小詞當書簡,向友人索酒消渴。
上片說無酒可飲。首聯概述道:“老大無人青眼,凄涼奈爾黃花?”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會作青白眼。家有喪事,嵇喜來吊,他報以白眼。嵇喜之弟嵇康,攜酒挾琴來,他便以青眼相看。“黃花”指菊花。二句是說:日子過得凄涼,不知怎樣發付才是。首聯是夸張的戲語,帶有自嘲的意味。下面點題:“秋來杯酌斷流霞,兀對江山如畫。”“流霞”,仙酒名,《抱樸子·祛惑》載項曼斯入山學仙,十年而歸,日有仙人以流霞相與,飲之輒不饑渴。李商隱《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幾時回?”“兀”,元曲中常用的發聲詞,用來加強語氣。這兩句表示:秋景如畫,正宜小飲,但我沒有酒喝了。以仙酒“流霞”一詞代指酒,是玩笑話。
下片說無處可以討到酒。先刻劃自己的心理活動:“夢里去尋東老,覺來欲喚西家。”一個“夢里”,一個“覺來”,可見他思飲若渴得狠了。“東老”、“西家”,又“尋”又“喚”,可見他酒癮大作,急不擇飲,白日抓耳撓腮,夜里翻騰作夢,心里掂量幾個朋友,打算東挪西借,十二個字表露一副急相可掬。接著再描繪他家小僮的心理活動:“山童羞說未能賒,報道點茶來也!”“山童”是對自家僮仆的謙稱。“點茶”是唐宋時烹茶之一法,類似今日之開水沏茶。二句是說:我的小童不好意思對我說無錢賒不來酒,只得倒杯茶來喊道:“新沏的茶來啦!”這十三個字把小童的心理神態和語言表達得生動如畫,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樣一首詞送到朋友家,不比寫個便條“索酒”來得風趣么?想來他定有“流霞”到口的了。
上一篇:《龔賢·西江月》原文賞析
下一篇:《蔣春霖·角招》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