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一剪梅》原文賞析
思家作
飄泊東南劇可憐,朝采菱船,暮打魚船。愁中看遍好山川, 鶯脰湖邊,罨畫溪邊。
問余何日賦歸田,說道今年,早又明年。故園消息久茫然,春燕來前,秋雁來前。
人們在飽經(jīng)憂患、長期飄泊之余,總不免有思念故鄉(xiāng)之感。“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陶淵明),人在感情上也是如此。作者自康熙二年癸卯 (1663) 十一月出獄之后,約有八年時間,旅寓江浙一帶。他曾經(jīng)遍交江南名流,又和流寓在杭州、蘇州、南京、揚(yáng)州、吳興的一些詞人詩客相往還,登臨酬倡,寫下了不少詩文作品。而在字里行間,時時流露出思鄉(xiāng)的情緒。這篇《一剪梅》 題為“思家”,正是這種心情的表現(xiàn)。
首句“飄泊東南劇可憐”,是作者多年客居生活悲辛的自白。“東南”指江浙地帶,這里本是山川佳勝的所在,“人人都說江南好”,為什么作者偏有“劇可憐”之嘆呢?從作者的身世來看,他的故鄉(xiāng)在山東萊陽,父親宋應(yīng)亨在崇禎十六年死于抗清的萊陽之役。他在入清通籍以后,又兩遭獄難,在政治上遭受清廷的疑忌。盡管在秦州、永平、浙江等地任兵備道時,均能廉察民情,很有政績,一旦被人告密遭到冤誣,倉猝之間,就全家鋃鐺系獄,這種冤酷,在作者的心境上可說是打擊很深重的。癸卯幸獲釋放,他心有余悸,沒有即時回到家鄉(xiāng)。在《眷懷故山 》 詩中說: “汨汨哀時序,悠悠念故山。敝廬滄海曲,惆悵未能還。”這是什么原因呢? 康熙七年(1668)正月,他在《過姜如農(nóng)東萊草堂》詩中說:“豈不懷鄉(xiāng)土,其如多露何? 親朋半猿鶴,童稚喜風(fēng)波。”這雖是針對姜如農(nóng)的處境而言,其實作者自己的情況也是如此,可說是委婉而又深沉的回答。所以這首詞中的“思家”,寫的仍然是欲歸未得的惆悵心情。詞句中說是“劇可憐”,道理也在于此。接著用“朝采菱船,暮打魚船”兩句,概括了在東南流寓生活的簡況。江南是水鄉(xiāng),出入大多用船。作者經(jīng)常乘著輕舟飄蕩于煙水之中,來往于杭州、云間、吳江、蘇州、宜興、金陵等地,在舟行的當(dāng)兒,見到的大多是采菱、打魚的船只,對于“一艇任風(fēng)波”的生活,作者是習(xí)慣了的。(這兩句中的“朝暮”是互文,采菱船可以暮歸,打魚船也不妨朝往。)想到自己頻年歲月蹉跎,只能和江上的漁父、湖邊的采菱女郎,時而相遇于云水煙波之際,卻并沒有他們悠然自得的情懷,所以也更加感到漂泊的可憐了。下面三句說“愁中看遍好山川,鶯脰湖邊,罨畫溪邊。”是作者借以自慰之語。作者此時既有去國懷鄉(xiāng)的愁思,又有身世坎坷、憂讒畏譏的哀愁。“夜闌話鄉(xiāng)曲,燈火不勝愁”這樣的詩句,在集中屢見不鮮,然而在愁中卻偏有意外的收獲。他曾經(jīng)歌嘯于西湖葛嶺、南屏之側(cè),行吟于云間九峰、三泖之間,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金陵城郊牛首山、燕子磯的佳勝,乃至揚(yáng)州的紅橋,吳興的苕霅,吳江的垂虹橋,都是經(jīng)行之處,說是“看遍好山川”,似不為過。然而詞人在這里只說“鶯脰湖邊,罨畫溪邊”,顯然也只是舉個典型例子。(鶯脰湖在吳江西南,因形似鶯脰而得名。“脰”音豆,頸項。罨畫溪為宜興荊溪的別稱,溪邊花竹映入水中,有如罨畫。罨畫,雜色彩畫。)這兩句緊密地和前面的“朝采菱船”兩句相呼應(yīng),不加雕飾,自見行文之美。下片“問余何日賦歸田”三句是說:問我?guī)讜r才能真?zhèn)€歸回田園呢?說是今年回去,轉(zhuǎn)眼之間,卻又早是明年了。東漢著名文學(xué)家張衡,曾作有《歸田賦》,作者欲賦歸田而未能如愿,“不成歸計只成悲”,心情上的凄苦,是難以言喻的。然而懷歸之情,千絲萬緒,并未完結(jié)。接著用“故園消息久茫然” 三句,深逗此情,以示未歸的原因,是故園消息,早非當(dāng)年可比,因此不免有“久茫然”之感。這是一層意思。再一層意思,是因故園消息茫然已久,所以才更加思?xì)w。春燕來前是茫然,秋雁來前也是茫然。而燕雁代飛,春秋易序,以見一年四季常懷歸思,“客中無日不思家”,詞亦由此作結(jié)。
全詞回環(huán)曲折,委婉纏綿,文詞飄逸流暢,有流水行云之妙,而深沉的命意,自在其中。
上一篇:《元好問·鷓鴣天》原文賞析
下一篇:《劉基·一萼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