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龍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李攀龍是明代中期“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rèn)為“文自西京(西漢),詩自天寶而下,俱無足觀”(《明史》本傳)。因此崇尚擬古,生搬硬套,句重字復(fù),略無特色,尤以樂府和五言古詩為最。而七律、七絕中則有一些較好的作品,沈德潛認(rèn)為是“高華矜貴,脫棄凡庸”(《明詩別裁集》)。從這首《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似也不難窺見一斑。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題目標(biāo)明了送別的地點、對象及友人將去的地方。“郡城”,攀龍有《懷明卿》詩,當(dāng)為這次送別之后所作,詩中有“豫章西望彩云間,九派長江九疊山”之句,可知“郡城”指故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南昌市。“明卿”,吳國倫字明卿,“后七子”之一。“江西”,長江以西,指今湖北一帶。詩共四句,頭兩句寫遠(yuǎn)別時情景,寫景而兼點明時令。“青楓颯颯雨凄凄”是近景,于景物獨(dú)取在颯颯秋風(fēng)中料峭獨(dú)立的青楓和寒氣撲面的秋雨,既刻畫了送別時凄風(fēng)苦雨的場景氣氛,又暗寓了依依惜別的悲痛之意與凄惻之情。“秋色遙看入楚迷”是遠(yuǎn)景,為送別時“遙看”所見。“楚”是友人將去的地方,因此在送別時往那里“遙看”一番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看到了什么呢?只看到一派迷茫的秋色。山水莫辨,混沌黯淡,似乎暗示著前途莫測,隱略流露出對友人此行的擔(dān)憂,同時也寫出了心情的沉重、空虛和悵惘。后兩句寫友人乘船遠(yuǎn)去后的情景,抒懷而兼寫景。“孤舟”表明友人孤單無侶,“逐客”寫出友人此時特殊的身分和處境。吳國倫在兵部給事中任上時,曾因發(fā)動眾人饋贈財物為被嚴(yán)嵩迫害而死的楊繼盛送喪,得罪嚴(yán)嵩,遭貶謫,此時或仍在貶徙之中,故云。有誰能同情“逐客”,與他相與為伴,直到大江之西呢?只有天邊一朵飄浮的白云。不僅形象地展示了友人處境的孤凄索寞,而且寄寓了對友人不幸命運(yùn)的深深同情,將離情別緒翻進(jìn)一層,具有了更為深廣的內(nèi)容。
全詩本旨在寫別情,而字面卻重在寫景,用的是所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之法。以所抒之情融入景中,則所抒之情顯得有余不盡,涵蘊(yùn)無窮,比直抒其情更有魅力。詩篇筆力縱橫,境界闊大,有雄渾豪邁之意,以致情雖悲切,卻并不纖弱委瑣。史稱攀龍“才思勁鷙”,這大概也是一種表現(xiàn)吧。
上一篇:寇準(zhǔn)《書河上亭壁四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薛道衡《人日思?xì)w》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