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夏日”其七)》原文與翻譯、賞析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①,村莊兒女各當家②。童孫未解供耕織③,也傍桑陰學種瓜④。
【注釋】 ①績: 析麻成線。②當家: 指撐持門戶,管理家務。③未解: 不懂,不會。供: 從事,參加。④傍: 靠近。
【詩大意】 農民們白天出去耕田,晚上搓麻;村莊里的成年男女共同勞動,各自理家。幼稚的兒童還不懂得參加耕織,可他們也模仿著大人的做法,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賞析】 范成大是南宋享有盛譽的“田園詩人”。他晚年隱居蘇州石湖時所作的田園組詩《四時田園雜興》,共六十首,不但廣為傳誦,而且是“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錢鐘書《宋詩選注》)《詩經》中的《豳風·七月》敘述了農民一年的辛勤勞動生活,是中國最早的“四時田園詩”。晉代的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儲光羲等都寫了不少田園詩,但他們大都是寫田園的閑適生活和美麗景色。范成大不僅吸收了歷代田園詩歌的長處,而且繼承了唐代新樂府運動中張籍、元稹,和晚唐聶夷中等人的“山農詞”、“田家詞”反映農民痛苦生活的優良傳統,巧妙地把詩人的情致、農村田園的景色以及農民的“艱難穡事”和勞作習俗融匯在詩中,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農村勞苦人民的生活面貌,別有一番情趣。這首詩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這首詩是寫農民的勞作生活的。“晝出耘田夜績麻”,詩一開頭,便從農村中最常見、最有代表性的勞動寫起,寫男子白天出去耕田,女子在夜間搓麻織布。緊接著下面一句,“村莊兒女各當家”,詩人以贊美的筆調寫村莊的成年男女們對勞作的主動和專心,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四時田園雜興》組詩的另一首詩里,詩人有過同樣的贊美:“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邀福渡河星”。詩人對農民們的勞動和生活,既關切又同情,因此,用飽含感情之筆,描繪農民們生活的圖畫,謳歌他們的勤勞美德。
如果說,詩的前兩句還是概括性、一般性的描寫的話,那么,詩的后兩句則是生動的、形象化的描繪。“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兩句詩仿佛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有趣的畫面:在桑樹的綠蔭下,一群未諳世事、天真可愛的孩子,嬉笑著、忙碌著,正有趣地學著種瓜……幼稚的兒童還不懂得耕織的意義,可他們生活在鄉村勞動的環境中,在父母兄姊辛勤勞作的影響、熏陶下,他們也懷著童稚的好奇心,模仿起大人們的做法。詩的前兩句寫成年人的勞作,是合乎常理的,而后兩句詩人把筆鋒轉至兒童,可謂別出心裁。在《四時田園雜興》中,詩人在好幾首詩里寫到兒童,如: “老翁欹枕聽鶯囀,童子開門放燕飛”; “小童一棹舟如葉,獨自編闌鴨陣歸”;“青枝滿地花狼籍,知是兒孫斗草來”等。詩人以一位年愈花甲的老翁的眼光,描寫那些天真爛漫的兒童形象,由此反映出田園生活的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在這首詩里,詩人也是以老者的口吻敘述、描繪鄉村生活,把成年的男女稱為“兒女”,把兒童稱為“童孫”,娓娓寫來,令人感到十分親切。透過詩句,我們可以體會到晚年隱逸的范石湖對村民勞作生活、田園風物的喜愛和對勞苦農民的深厚感情。
這首詩采用白描的手法寫鄉村的生活,語言樸素平淡,意境活潑自然,在風格上,具有一種 “清新嫵麗”之美。
上一篇:《哭聲》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夜間的茉莉花》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