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首頁·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精講·第二篇 散文、辭賦、駢文專卷 下冊·元明清及近代散文·近代散文·侯方域·李姬傳
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 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 “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 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姬私語侯生曰: “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 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
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 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 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 “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 卒不往。
****
本篇選自《壯悔堂文集》卷五。
這是侯方域散文傳記體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是描繪李姬形象,記寫其性格聰慧任俠,明辨是非,堅定勇敢,熱愛受人歡迎的復社人士,反對閹黨余孽的事跡,其文辭暢曉,結構謹嚴,形象生動,是后來孔尚任寫《桃花扇》的藍本。
李姬,名香,又稱香君。是明末秦淮名妓李貞麗之養女。她自少“風調皎爽不群”,善詩詞歌舞,深得當時名士的贊賞。
****
本文四節文字,按內容分,可有四段:
第一段(1節):李姬身世及才情;
第二段(2節):李、侯相識、定情;
第三段(3節):侯生下第,李姬歌別;
第四段(4節):李姬拒與“開府”交往。
以下按段略講——
第一段:李姬身世及才情
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一、詮詞釋句:
李姬與貞麗——李姬,名香,又名李香君。貞麗,姓李,名貞麗、字淡如,乃南京秦淮之名妓,李香之假母(即養母)。
博——古代一種棋戲。后泛指賭博。
陽羨陳貞慧——陽羨,今江蘇宜興。陳貞慧字定生,江蘇宜興人。明萬歷間廩生,復社領導人之一。他曾與吳應箕等草《留都防亂揭帖》,反對閹黨阮大鋮復用,曾下獄,后釋。明亡,隱居不出。清順治十三年(1656)卒。著作有《雪岑集》、《皇明語林》和《八大家文選》等。
張溥與夏允彝——張溥(1602-1641),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崇禎元年組織復社,“以嗣東林”;四年舉為進士,故尊稱為“學士”,有《七錄齋集》傳世。夏允彝,字彝仲,江蘇松江(今屬上海)人,是夏完淳之父。崇禎進士,組織幾社,同復社相呼應。明亡,投水而死。因他曾在吏部任職,故稱“夏吏部”。
風調皎爽不群——風韻格調開朗豪邁,不同流俗。
周如松與玉茗堂四傳奇——周如松,藝名蘇昆生,是明末清初著名昆曲家,原籍河南固始,寓居江蘇無錫,故稱“吳人”。玉茗堂四傳奇,是指明代杰出戲曲作家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亦稱“臨川四夢”。這就是:《紫釵記》、《還魂記》(《牡丹亭》)《南柯記》和《邯鄲記》等四部傳奇作品。
琵琶詞——即指《琵琶記》,元末高明(字則誠)所作。
二、略述大意:
李姬,名叫李香,其養母李貞麗,字淡如。貞麗有一副俠義心腸,曾在一夜中賭博輸掉一千金;所結交的全是當世名流豪杰,尤與陽羨的陳定生最為交善。李姬是她的養女,明麗多智,也有一股俠義風。姬為人知書達理,能夠區別士大夫中誰好誰壞。對于她,張學士天如、夏吏部彝仲都很贊賞。李姬年少時,就是風韻格調開朗豪爽,不同流俗,十三歲時就跟蘇昆名家周如松(藝名“蘇昆生”)學習湯顯祖名劇“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和《邯鄲記》等四部傳奇,聲腔音韻都很到位。李姬還特別擅長高則誠的《琵琶記》,但她不輕易歌唱示人。
第二段:李侯相識、定情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 “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 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姬私語侯生曰: “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 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
一、詮詞釋句:
雪苑侯生——雪苑,侯方域別號,侯生,侯方域自稱。雪苑,即指“雪滿梁苑”之意。梁苑,西漢梁王興建的東苑,在商丘縣東。方域是商丘人,故以“雪苑”為別號。
己卯與償之——崇禎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償之,酬謝或回敬了他。
皖人阮大鋮——阮大鋮(chéng成)字集之,號圓海。安徽懷寧人。明萬歷進士,天啟時依附太監魏忠賢。崇禎時,名列逆案,被廢為民,避居南京。南明弘光時,依附權奸馬士英,任南明兵部尚書,專翻逆案,陷害正人。最后降清,從攻福建暴死。著有《詠懷堂全集》,還有傳奇劇《燕子箋》、《春燈謎》等。
論城旦——城旦,秦漢時徒刑的一種。犯罪者,罰作苦工。白天防寇,夜間筑城,一般以四年為期。此指阮大鋮因附魏閹,受到懲罰。
屏居與清議——前者是指避人而居。后者是說輿論評議。
貴池吳應箕——吳應箕,字次尾,安徽貴池人,復社重要成員。明亡后,起兵抗清,兵敗被執,不屈而亡。
持之力與解與假——持之力,堅持而不放。解,調解。假,請托。
盍叩之——盍(hé河),何不。叩,詢問。是說何不問問他。
屏人、錚錚、世望——屏人,即屏退旁人。屏(bǐng餅),退避。錚錚,剛直貌。世望,此指世家望族。謂世世代代有祿秩之家族。也指侯方域上輩反對閹黨為世人所敬仰之事。
安事阮公與不復通——前者說,怎么可以為阮大鋮這種人服侍辦事呢?后者是說,不再來往了。
二、略述大意:
自號“雪苑”的侯方域,于明崇禎十二年到了金陵,與李姬結識。姬曾經請侯生作詩,而她也為他歌唱,作為回謝。起初,安徽人阮大鋮,由于依附閹黨魏忠賢而列入逆案,得到了應有懲罰,避居于金陵,遭受社會輿論斥責。江蘇陽羨陳定生和貴池吳應箕等人,首先發起反阮之舉,并堅持不放。阮大鋮覺得沒法,不得已想請侯方域進行調解。于是,就請托自己老友王將軍出面辦此事。一天,王將軍備載了酒食到侯家交游。李姬見了就對侯生說:“王將軍家境并不寬裕,并非結客之輩,你何不去問問他,來意是什么?”侯方域再三詢問,將軍才將旁人斥退,轉述了阮大鋮的真意。李姬偷偷地對侯生說:“妾自少就隨養母貞麗生活,也認識陽羨陳貞慧君,此人忠肝義膽,品德高尚;貴池吳應箕君為人尤為剛直。現在,他們都與你友好,你怎么能為阮大鋮之利而辜負至交呢?再說,侯家乃世家望族,素孚重望,怎么可以服事阮大鋮呢!公子讀了萬卷書,你的見識還會落后于賤妾嗎?”侯方域聽了這一席話,大加稱善,即以酒醉而臥不起,王將軍討個沒趣,帶著很不愉快心情辭去了,以后再也沒有來往。
第三段:侯生下第,李香歌別
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 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 妾亦不復歌矣!”
一、詮詞釋句:
下第與桃葉渡——下第,考試不中。侯方域曾應江南鄉試,落第。桃葉渡,渡口之名,位于今秦淮河與青溪匯流之處。桃葉,是晉代王獻之愛妾的名字。據說王獻之曾在此處送桃葉過河,后人故以名之“桃葉渡”。
雅不減中郎——平素不比蔡中郎差。雅,素常,向來。如雅素。
中郎學不補行——中郎,此指東漢蔡邕,字伯喈,辭章、數術、天文皆好,還妙解音律,又善鼓琴。建寧間拜中郎。董卓專權后,邕被迫官左中郎將,故稱中郎。董卓被誅后,邕為王允所捕,死于獄中。學不補行,是說學問雖好,難以補救品行的缺失。
《琵琶》所傳詞固妄——《琵琶》,即指高明的《琵琶記》。它寫蔡伯喈入京登第,贅于牛丞相府,并棄父母和前妻趙五娘而不顧。后父母雙雙餓死,趙五娘千里入京尋夫等內容。但這同歷史上的蔡邕(字伯喈)的事跡不合。固妄,固然不真實。
昵、掩、未可期——昵,親近,親昵。掩,掩飾,遮蓋。未可期,以后相見之期,今日還難說。
二、略述大意:
過了不久,侯生鄉試落榜,要離開金陵了。李姬在桃葉渡置備酒食為他餞行,并親自唱了《琵琶記》中的詞送他。對他說:“公子,你的文名辭章,在平素里均不比蔡邕差。他博學多才但學問雖好,終于不能彌補自己在品德上的缺憾。今《琵琶記》所說的文辭及內容,固然虛妄,但他親近權奸董卓,卻是不爭的事實。公子你為人奔放豪邁,加上政治失意,這次你走了,何時再見,也難預料,愿你自我保重愛惜;千萬別忘了我所歌的‘琵琶詞’呀! 我也不會再唱了。”
第四段;李姬拒與“開府”交往
侯生去后,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 “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 卒不往。
一、詮詞釋句:
開府田仰——開府,有二釋:一說謂開建府署。漢制,惟三公得開府。一說在明清時代,各省巡撫,均稱“開府”。此為后者。田仰,馬士英之親戚,弘光時,奉命撫巡淮揚。
三百鍰——鍰(huán環),古代重量單位。以六兩為一鍰。三百鍰,即三百金。
固卻與利其金——固卻,堅決拒絕。利其金,貪受他所送之金。
賣公子與卒不往——前者說有負于公子。賣,出賣。后者說,終于不前往。
二、略述大意:
侯方域走了之后,原來當過淮揚巡撫的田仰,竟差人送三百金為代價,邀見李姬一面,卻遭到了李姬的堅決拒絕。因而田仰由慚而怒,放話中傷李姬。于是,李姬感嘆說:“這位田公同那位阮公有何不同,均是一路貨色! 我一直之所以贊賞侯公子,到底為的是什么?今日如貪求田某送的幾百金,就趕往他府,豈不是我辜負了公子嗎?”李姬最終還是沒有去。
侯方域這篇人物傳記散文,可取之處不少。但它最引人的是為人們塑造了一位杰出的中國古代巾幗塑像:小人物,高節操,大氣度。
傳記文中的傳主,就是李姬,即李香,是秦淮名妓李貞麗的養女,她出身低微;作為名妓的養女,從事的也當是賣唱鬻舞之類,她社會地位鄙賤;卻身擁百藝,略知書,工音節,善戲曲,還有“俠而慧”,她又是一個才女。但是,她總歸屬于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然而,她自少“風調皎爽不群”,結交了許多社會上層人士,且能“辨別士大夫賢否”,深得復社名流的贊賞。后來的劇作家還將她的事跡搬上舞臺,廣為傳播,流芳萬世,博得人們廣泛贊譽。真是:小人物,高節操,大氣度。
這是為什么? 因為:
一、她首先忠于堅貞的愛情。文章寫她與侯生,從相識、定情,到離別,以至別后的整個經歷中的表現,都十分鮮明地告訴大家,她對自己所愛之人,是熱烈的、真摯的;對于自己的愛情,是十分堅定的,任憑風摧浪擊,始終不逾!
>二、她還勉勵別人(所愛之人)保持大義氣節。李香雖然是一個纖弱女流,且是從事賣唱生涯的歌妓。但是,她能分清是非,區別智愚和辨認邪正,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并善于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聰睿的識見來影響自己所愛的對象——侯方域,使之最終高舉大義之旌,堅持可貴的氣節。在這里,突出的一點是她幫助侯生提高了認識,懂得為人不可“為阮公而負至交”的道理,從而拒絕了阮大鋮委托王將軍“載酒食與侯生游”的請求,表現了為人應有的節操。
三、她抗拒了權貴的利誘和威脅。作為一名“秦淮歌妓”的李香,不僅擅長歌舞等藝術才能和具有一般藝妓所未有的超逸拔俗的氣度,而且,她還有善于識破閹黨余孽陰謀詭計的本領。其識見,甚至高出如侯生那樣的復社名流。她雖然過著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生涯,然而,她卻能判明大是大非,堅決不與阮賊之徒同流合污。自侯生別離之后,她仍然敢于將當政權奸馬士英親戚、曾是淮揚巡撫的田仰之流不放在眼里;為了維護正義,竟視公侯為糞士,把金錢看成失節禍根,堅決拒之于門外。
作者著重從正面樹立了“卑賤者”高貴的形象,同時,又勾畫了“高貴者”鄙賤的嘴臉,兩相對照鮮明,更襯出李香這座雕像的高大與圣潔。無怪乎,后來的戲曲家孔尚任就以它為藍本,創作了著名傳奇《桃花扇》,將李姬塑造得更加完善、更加鮮活和光芒四射的李香君形象。
上一篇:兩宋散文
下一篇:元明清及近代散文·明代散文·李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