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葉夢得·八聲甘州》葉夢得
葉夢得
正月二日作。是歲閏正月,十四才立春。
又新正過了①,問東風、消息幾時來。笑春工多思②,留連底事③,猶未輕回。應為瑤刀裁剪④,容易惜花開。試向湖邊望,幾處寒梅。好是綠莎新徑⑤,剩安排芳意⑥,特地重栽。便從今追賞⑦,莫遣暫停杯。有千株、深紅淺白⑧,倩緩歌⑨、急管與相催⑩。憑看取,暖煙細靄(11),先到高臺。
注釋 ①新正:農歷正月初一,元旦。②春工:春季造化萬物之工。③底事:何事。④瑤刀:玉刀。⑤綠莎(suō):草名。⑥剩:盛。芳意:指春意。⑦追賞:追隨游賞。⑧深紅淺白:指桃樹和李樹。⑨倩:請、懇求。⑩急管:節奏急速的管樂。(11)靄:云氣、輕霧。
鑒賞 查陳垣《二十史朔閏表》可知,葉夢得一生中唯政和六年(1116)閏正月,故此詞當作于本年。
這是一首詠春詞。首三句點題,因為是正月二日作,所以說“又新正過了”,而立春在十四日,尚未到來,才又有此一問——“問東風、消息幾時來”。此句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東風當作平等對話的人一般,問它春信何時到來。東風歷來是春的使者,作者問東風,表現了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次三句又把春工比作了一個敏感的人兒,詞人笑它思慮甚多,不知留連何事,還不肯回來。接下來二句給出了作者的猜測,怕是憐惜花兒,而不忍作瑤刀裁剪吧。賀知章有名句“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這里詩人把春季的造化之工比做玉刀,與賀意相同。上闋最后二句接著上面的意思,既然是疼惜花開,那么究竟是什么花兒讓春工不肯輕回呢?詞人舉目一望,在湖邊看到幾處寒梅,才恍然了悟。上闋連環的問題到此得出原因,并沒有多寫梅花之美,氣味之芬芳,而是戛然而止,簡潔利落,反而令眼前景色之美顯得意味深長。
紅梅圖 吳昌碩 日本私人藏
下闋用一連串的景物和人物的行為把盼春的心情深化。開頭三句依然延續了上闋擬人的風格。“綠莎新徑”是為了安排春意而特地重栽。詞人為了不錯過春意,便從現下開始追隨游賞。“莫遣暫停杯”則表現了作者人生得意須盡歡,好景來時直須賞的放曠心態。而“從今追賞”,言語間其實也暗存了對春天的催促之意。接下來三句更是把催促的意思表達得明明白白。有千株桃李樹仍未發芽,還有待春工的造化。下句的緩歌急管,以及上句的縱酒,明明是與周遭景物無干人的行動,只因詞人盼望春至,才把急切的心情融入了景物之中,似乎緩歌急管都能催發桃李一般。如此這般或人或物的催促,春又是如何回應的呢?詞人最后輕輕點出,原來那暖煙細靄,已經來到高臺之上。此處落筆極輕極含蓄,把春意到來之悄然寫得韻味悠長。
上闋步步設問,層層遞進,把作者盼春的心情寫得千回百轉,妙趣橫生。最后一句“幾處寒梅”寫在若干疑問之后,頗有“路轉溪頭忽見”(辛棄疾《西江月》)的意味。下闋情景交融,與上闋一樣是從人的角度來賦予物情感,但又比上闋多了人與物、情與景之間的互動與對話。四季本是無情之物,作者通篇運用擬人手法,偏偏把春寫得如多情的人一般,心思機巧,活潑可愛,是此詞不同于一般詠春詩詞的別致之處。(孫棣)
鏈接 葉氏石林。徽宗宣和五年(1123),葉夢得于湖州(今屬浙江)城西門外卞山之南建為別館,以產石奇巧,羅布山間,故名石林。所建正堂名“兼山”,傍有“石林精舍”。自堂西過“巖居”“真意”二小亭,佳石錯立道周。而西巖益多奇石,有小堂名“承詔”,其旁登高有“羅漢巖”,石狀怪詭,皆嵌空點綴,巧過鐫劖。自西巖回步至東巖,石之高壯礧砢,較西巖更勝,有“知止”小亭。此外,尚有“求志”“從好”等堂,及“凈樂庵”“愛日軒”“躋云軒”等建筑。東、西山足各鑿一泉,西泉匯而為沼,水溢不竭;東泉伏流決而為澗,經“碧琳池”,會大澗而出,兩泉皆極甘甜。松、檜、杉、柏環舍左右,凡隙地皆植竹,景物清潤深幽,勝絕一時。南宋乾道間,堂宇多傾頹,入元則荒蕪盡廢。
唐宋時新興俗樂的總稱——燕樂。燕樂,又寫作“䜩樂”,即“宴樂”,一般與“雅樂”相對。作為泛稱,指歷代宮廷宴享活動所用音樂。早在周代,即已出現“燕樂”,《周禮·春官》中就有“教縵樂燕樂”的記載。周代的“燕樂”,主要用于宮廷宴享,又稱“房中樂”。東漢以后的“燕樂”,又稱“食舉樂”。在一般用法中,“燕樂”可以兼表宴飲、游樂及一般游賞活動及其所用音樂。而隋唐兩宋時代的“燕樂”,則是指一種專門的音樂品種,是隋唐兩宋宮廷俗樂及全部新興俗樂的總稱,是在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外胡漢多種音樂交流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具有很強的娛樂性、抒情性和藝術性。隋唐時代的燕樂包括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二部伎、教坊曲、法曲等各個部類的音樂在內,其中應以教坊曲和法曲最為典型和優秀。至宋代,在音樂理論和創作實踐兩方面,都進一步確立了唐宋“燕樂”作為雅樂以外全部新興俗樂總稱的含義,如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五云:“自唐天寶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者為燕樂。”這個概括實際上已經很清楚地將唐宋“燕樂”與周秦時代的“雅樂”、六朝的“清樂”區別開來,它代表的是一個新的音樂史階段和一個新的音樂系統。唐宋詞主要是配合燕樂曲調填寫和演唱的歌詞。(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晁補之·八聲甘州》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葉夢得·八聲甘州》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