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酹江月 武昌懷古》
漢江北瀉,下長淮、洗盡胸中今古。樓櫓橫波征雁遠,誰見魚龍夜舞。鸚鵡洲云,鳳凰池月,付與沙頭鷺。①功名何處,年年惟見春絮。非不豪似周瑜,壯如黃祖,亦隨秋風度。②野草閑花無限數,渺在西山南浦。黃鶴樓人,赤烏年事,江漢亭前路。③浮萍無據,水天幾度朝暮。
【注釋】 ①鸚鵡洲:在今湖北漢陽縣西南長江中。漢末黃祖為江夏太守,祖長子射,大會賓客,有獻鸚鵡者,禰衡作賦,洲因以名。后衡為黃祖所殺,即葬于此。洲沒于江者三百年,清乾隆間復淤成。鳳凰池:今湖北武昌縣北有鳳凰山,鳳凰池可能即山中之池。②周瑜:乃三國時東吳著名將領。黃祖;漢末三國時人,曾為江夏太守。③黃鶴樓:故址在今武漢市武昌黃鵠磯頭,因磯為樓;故名黃鶴樓,一云:“昔費祎登仙,每乘黃鶴于此憩駕,故號為黃鶴樓?!?《太平寰宇記》)赤烏:古代傳說中的瑞鳥,亦借指太陽。
【譯文】 漢江北來滔滔下長淮,洗盡胸中古今事跡。樓船橫波悄無人,征雁杳杳難尋覓。誰曾見大江魚龍舞,唯有渾浩江水夜沉寂。云繞鸚鵡洲,月籠鳳凰池,一片美景盡付與沙頭鷗鷺嬉戲。功名業績在何處?年年唯有東風舞春絮。
雄壯有如黃祖,豪放不亞周瑜,代代風流,盡隨雨打風吹去。唯有野草閑花無限數,渺茫一片,布滿西山與南浦。黃鶴樓中仙人,千百年前神話,流傳江漢萬人家。人生有如浮萍無根底,漂蕩天涯,幾度秋冬與春夏。
【總案】 這是一首懷古詞,大概是作者路過武昌,登覽憑吊之際有感而作。葛氏以一個終生修道的神仙之徒來憑吊懷古,自然不免帶有較濃厚的仙道氣息。面對大江流水,有多少騷人墨客曾發出過“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喟與“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而葛氏以一個道教徒的眼光來處理同類題材,則將這種自然的永恒與人生的虛幻感表現得更為強烈而深刻。登臨黃鶴樓,遙望鸚鵡洲,俯視江水流,他想起了歷史上在這里發生的一切,那些風云際會,那些豐功偉績,那些英雄豪杰,然而一切皆隨秋風流水去無蹤跡,唯有白云明月,汀洲鷗鷺,春絮秋風。野草閑花,與黃鶴樓的傳說,年年代代,永無斷絕。將人事的滄桑與山水的永恒加以對比,讓自然山水來嘲諷人生,在自然的勃勃生機與歷史的沉沉靜默之中來表現自己的價值判斷與生命欲求。這種否定社會人生與崇奉自然山水的觀念與情感,除了受道教道家的影響外,也與南宋的社會現實和政治局勢有關。藝術表現上,將自然山水與歷史人物融為一體,寫景與抒情有機結合,詩意與哲理相互統一,屬于懷古詩詞的典型范式。
上一篇:潘閬《酒泉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范成大《醉落魄》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