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元夕桐梓驛》明山水詩鑒賞
楊慎
載石孤峰古驛門,清羌吹笛報黃昏。
三家村里無燈火,千樹梅花作上元。
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一個重要傳統節日。這天夜里,從昏到明,夜游觀燈。因此,文人筆下的元宵夜總是離不開對燈火的描述和贊嘆。如 “火樹銀花合”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誰家見月能閑住,何處聞燈不看來” (崔液《夜游詩》),“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歐陽修《生查子》)。這首詩也是元夕之夜,但沒有如晝的燈火,也沒有如潮的游人,卻有早春時千樹萬樹綻開的梅花。
詩用反襯的手法。前三句描寫桐梓驛的荒僻。這個古老的驛站,孤峰突起,怪石嶙峋; 黃昏時分,羌笛嗚咽,回蕩在空闊的山野,使驛站顯得更加蒼涼、凄寂。人煙稀少的山村里,雖是元夕黃昏,仍不掌燈火,昏暗幽昧。三句極力渲染桐梓驛元夕之夜與內地元夕之夜迥然不同的景象,都是為反襯最后一句“千樹梅花作上元”。詩至此,峰回路轉,別開境界。“千樹” 見梅樹之多,“作上元”,把梅花擬人化了,千樹梅花似有意在元夕之夜盛開,化為點點燈火,給這昏暗寂寥的荒村野落增光設彩。正是由于桐梓驛的凄寂才顯出梅花千樹的熱鬧,正是由于三家村里無燈火才顯出梅花盛開的流光溢彩。反襯的手法使梅花有了光亮度,有了人情味。桐梓驛的元夕,真是別具情韻啊!
上一篇:陳第《元夕宿泉州洛陽橋》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惲《蘭溪道中》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