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溫庭筠·更漏子》溫庭筠
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①。遍照畫堂秋思②。眉翠薄,鬢云殘③。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④。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注釋 ①紅蠟淚:蠟燭燃燒后點點滴落的燭油似淚,故稱“燭淚”。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②畫堂:彩繪的廳堂。崔顥《王家少婦》:“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③眉翠:古代女子用青黛描畫眉毛,故稱“眉翠”,又叫“翠黛”“眉黛”。眉翠薄:眉黛的顏色逐漸褪去。鬢云:以云喻女子滿頭濃密的黑發(fā)。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④不道:不理會,不顧及。
鑒賞 溫庭筠的詞常常以觀賞的態(tài)度描摹女子的體態(tài)、衣飾及外在舉止,像玉釵、翠鈿、眉黛、蕊黃這一類對女性裝飾的描述,在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秾艷密麗的美學風格。當然,溫庭筠詞作并非僅有一種風格,在深艷之外,也偶有情致疏朗之作。這首《更漏子》便是秾麗與疏淡相得益彰的典范。
這首詞仍采用溫詞一貫題材,寫一位婦女秋閨獨處,長夜不眠的苦惱之情。上闋是溫詞一貫的風格,以景襯情。初兩句寫夜間景色,爐香繚繞,紅燭影搖,看起來令人舒暢,但一個“淚”字卻點破悲傷的情思。第三句直入愁境,這些景象全部變成主人公的愁思,她在此時有所思念,卻不能與想念的人共度良宵,于是屋中此景均成擺設,由實到虛,更感愁苦。“遍照”二字更是突出情緒迸發(fā)的感覺,表現(xiàn)強勁。后面三句是對女主人公長夜不眠的情狀的描寫。眉上的顏色被擦掉顯得淡薄,那如云般的鬢發(fā)也被打亂了,輾轉難眠到能感覺衾枕寒冷,情何以堪!
桐雨疏疏圖 【清】 潘振鏞
詞的下闋被認為是寫愁的絕唱,歷來被人們贊嘆不已。下闋沒有繼續(xù)對女主人公的容貌情態(tài)和輾轉反側的情緒進行描寫,而是剪取夜雨梧桐樹、滴空階的一個鏡頭。室外梧桐夜雨聲點點滴滴,好像把綿綿不絕的凄寒之意注入心頭,而為離情所苦的人徹夜難眠,便這樣聽滴滴雨聲愁思到天明,道出長夜難眠的一種極真切的體驗。“梧桐”“雨”“空階”的意象傳承于南朝陰鏗的“夜雨滴空階”及白居易“秋雨梧桐葉落時”(《長恨歌》),卻在此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拓展,錯落深婉、淋漓盡致而扣人心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意象,為此后詞家所一再追隨模仿。
本詞前半部分詞采密麗,后半部分情調疏朗,前后一濃一淡,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抒情由含蓄到張揚,情緒也由沉郁轉向激揚,自然貼切,沒有突兀的感覺。
溫庭筠是第一個大量寫詞的文人,也是晚唐重要的詩人,他常常把晚唐詩歌中那種層次豐富、含義深婉、善于表現(xiàn)細膩的官能感受、色彩明麗、意脈曲折回環(huán)的特色移植到詞里來,開拓了詞的一個新境界。溫庭筠的詩除了有相近李商隱的地方,還兼有姚合、賈島那種善于錘煉詞語、用自然意象表達微妙感情的長處,他把這種手段也用來寫詞,像“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花落子規(guī)啼,綠窗殘夢迷”“楊柳又如絲,驛橋風雨時”(均出自其《菩薩蠻》等詞的描寫江南美景的名句)等,晚唐詩的風味很濃,有自己的特色。故明沈際飛云:“實是唐詩,而柔艷近情,詞而非詩矣。”(《草堂詩馀正集》)(朱銘)
集評 宋·胡仔:“庭筠工于造語,極為綺靡,《花間集》可見矣。《更漏子》一詞尤佳。”(《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一七)
清·李廷機:“前以夜闌為思,后以夜雨為思,善能體出秋夜之思者。”(《草堂詩馀評林》卷四)
清·謝章鋌:“胡元任謂庭筠工于造語,極為奇麗。然如《更漏子》云……,語彌淡,情彌苦,非奇麗為佳者矣。”(《賭棋山莊詞話》卷八)
清·陳廷焯:“遣詞凄絕,是飛卿本色。結三語開北宋先聲。”(《云韶集》卷一)
清·陳廷焯:“后半闋無一字不妙,沉郁不及上二章,而凄警特絕。”(《詞則·大雅集》卷一)
李冰若:“飛卿此詞,自是集中之冠,尋常情景,寫來凄婉動人,全由秋思離情為其骨干。宋人‘枕前淚共窗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本此而轉成淡薄。溫詞如此凄麗有情致,不為設色所累者,寥寥可數(shù)也。溫韋并稱,賴有此耳。”(《花間集評注·栩莊漫記》)
鏈接 詞牌《更漏子》。《更漏子》詞牌,又名《獨倚樓》,雙調,四十六字,上片六句,兩仄韻,兩平韻;下片六句,三仄韻,兩平韻。
上一篇:《兩宋詞·朱敦儒·感皇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歐陽炯·更漏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