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劉光第·雙飛橋》原文賞析
天際雙虹掛,何年墮劫塵?泉分太始雪,人立過來身。絕壑晴雷午,深山亂石春。遙知白龍洞,云氣爛如銀。
這是作者峨眉紀游詩之一。雙飛橋在峨眉山牛山嶺清音閣前。嶺東有白龍江,嶺西有黑龍江,二流匯合處有一狀若牛心的褐色大石,名牛心石。石上不遠處,有石拱橋二,分跨黑白二水,即雙飛橋。峨眉十景之一——雙橋清音即謂此處。此詩描繪了雙飛橋飛瀑流云的景色。作者另有五言古體同名詩一首,可參閱。
詩的起句“天際雙虹掛”,是用“比”的手法,將雙飛橋喻為掛于天際的兩道彩虹。我們中國的石砌拱橋,由于其特殊的力學結構,造成了它呈弧形的外觀,因而文人們常以虹來比喻它。如李白的《登宣城北樓》詩中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庾信《看治渭橋》詩有:“跨虹連絕岸”等。
作者既然喻雙飛橋為掛于天際的彩虹,自然就產生了“何年墮劫塵”的疑問。從詩句的字面含意看,是問天上的彩虹什么年月落到人間,變成了這分跨黑白二水的拱橋。實際上卻是說雙橋的修建年代較為久遠,已無法確考它的具體建造時間了。“劫”,佛教用語,為梵文音譯劫波之略;謂世也,時間也。劫塵,猶言塵世、人間。
作者提出了問題,卻沒有回答,也用不著回答,問而不答地寫了下去。接下來是詩的頷聯:“泉分太始雪,人立過來身。”出句言“太始”,指遠古時代。根據峨眉山的地質資料,表明該山的成山時期大約在十九億年前的震旦紀至二億五千萬年前的二迭紀,年代是相當的久遠。當然,作者選用這個詞,并不是根據峨眉山的地質資料。《列子·天瑞》:“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質。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質者,質之始也。”從這段引文可以得知,“太始”所指遠古時代,遠到天地形成之始。
頷聯的兩句詩,出句寫橋下,言橋下的黑白二水源遠流長,對句寫橋上,言橋上過往之人大都飽經滄桑。對句中與出句 “太始”相對的“過來”一詞,是以前、經歷過的意思。人們在口語中常說“過來人”,是指某人經歷過某事而取得了經驗,或者是說某人經歷過的事很多而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對句用“過來”一詞,就是取的這個意思; 是作者自謂,亦是泛言。
頸聯“絕壑晴雷午,深山亂石春”二句,語言精煉。此二句僅用十字,便將雙飛橋的地理環境,黑白二水的聲勢和作者游覽的時間描述得一清二楚。句中“晴雷”一詞,是形容橋下激流奔騰飛泄,聲若晴天之響雷。明人曹學佺言,雙飛橋“一橋受一水,一水自一洞來,有黑白之分; 若挾而舞,若搏而赴,勢不相下”(《蜀中名勝記》卷十一)。則“晴雷”一詞深解其意,正好是“若挾而舞,若搏而赴” 的注腳。
“遙知白龍洞,云氣爛如銀”二句,和詩的首聯一樣,是作者的想象。不過兩種想象之間還是有所區別的: 首聯是看到具體實物而引起的聯想,尾聯則是根據當時情景所作的推想。白龍洞,在峨眉山低山區,從詩文看,當是白水,白龍江的發源。白龍江在牛心嶺之東,嶺東向陽。可以想見,在春日正午陽光的照射下,白龍江源頭水汽蒸騰,銀光燦爛。
此詩雖然僅有八句四十字,讀來卻也朗朗上口,頗有些起伏跌宕。而虛實結合、富于變化,則是此詩的另一特點。
上一篇:古詩《厲鶚·初秋有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又曾·同張玉李登雨花臺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