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墓碑·《先父徐公墓志銘》(徐俊)
先父徐公,名諱昌先,別號水清。祖居赤壁大梅畈徐莊。民國十八年生,新華五十二年卒,享年七十有三。葬于居宅后山陰坡向陽處。
先父夙遭閔兇,幼年失怙,頭染惡癬,生母嫌棄。自是飄零無日,孤苦無依。齒齔之年,受雇于土財,牧牛以自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冬宿牛欄,貼畜體以抵寒;夏蜷檐角,任群蚊而嗜血。常潛菜圃,竊果充饑,形容枯槁,為鄉人所笑。
吾先伯祖膝下無子,憫其早孤,招之祧房,以續家聲。年且而立,承親族眷顧,娶吾母張氏,三年未育。幸庇祖蔭,得祚子息,子二女三,綿誕膝下。先父教子嚴苛,動輒棒打,手不擇物。承責受罰厲者,惟其長子余也。目不識丁,止書己名,然督子求學甚厲,讀之不聲張,書之不潔范,散學之還遲,家務之不作,悉例責罰。
先父本一介農夫,而諸務不稔。稔者,惟耙田耳。故攬農工,止臟重為之。農忙之際,吾母引我如田,操習農事,以免父蹈。除力不勝耕,余者皆悉。會年兇,糠粥度日,子女食畢,乃啜殘飲剩,或空腹勞作。累極咬牙,強忍呻吟。未過半百,身形傴僂,斑發盡霜。平生性直且魯,乏圓少曲,常招屈辱。所幸國順政通,分田到戶,自給豐裕。欣喜二子學成,皆食國祿;男婚女適,各支門庭;年且花甲,門添長孫,了遂生愿。
先父晚景漸佳,衣食無憂,然勤儉之習一也。盡日勞碌,東方既曉,盡呼家人早起,數十年已成定規。佳節合聚,童孫稚女,嫌味棄炙,即自撿吹灰而食,竟阻不止。彌留之際,所念所憾,惟子惟孫。是時,吾遠職南粵,不得速歸。與之電話,已不能言,微聞游息,吾心愀然,潸然淚下。少頃,先父含笑而去。兄弟之中,止吾弟伴其床榻,送終西歸。先父喪日,眾鄰皆吊,挽幛滿堂。親朋戚友,欷噓不已。吾跪拜先父慈容,悲緒填胸,乃不能泣。時火葬制盛,鄉人念其艱辛,感其忠厚,默認土安;公府不究,以慰亡靈。
先父魂歸天國五載矣!吾常夢睹其容:或枯坐灶旁,或悄立庭中;或荷鋤田埂,或扛竹山徑;或笑而凝,或悲而寂。夢境形詳,真真切切。吾每還鄉祭祖,長循先父遺跡,神情恍惚,頓覺音容宛在,而茫茫不可捕捉。
嗚呼!人皆有父,我父有異。以其駑鈍,拉兒扯女,心竭力限。先父壯時,吾幼,力不能報;先父衰時,吾壯,能而不致。比及業顯榮達,欲報慈恩,竟陰陽兩隔,吾悔之晚矣。每想念是,椎心泣血,悵問天國,情何以堪?為是銘,告慰先靈,昭后世子孫以思先輩之艱也。
銘曰:生也枯乎,死也榮乎!是惟先父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不肖子徐俊丙戌年八月撰于浙江慈溪
【簡析】
這篇碑文的作者系逝者后嗣,格式采取的是古碑格式,語言雖文白夾雜,但平實意厚,感情真摯,令人感動。后嗣為親人作墓志銘也是很普遍的。
上一篇: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墓碑·《魏公諱至仁墓碑文》(師克強)
下一篇:祭文賞析·《祭父親》(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