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纘曾·鵲橋仙》原文賞析
七夕
云疏月淡,烏慵鵲倦,望里雙星縹緲。人間夜夜共羅幃,只可惜、年華易老。經秋別恨,霎時歡會,應怯金雞催曉。算來若不隔銀河,怎見得、相逢更好?
《鵲橋仙》詞牌其本意與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關,所以常被用來詠“七夕”,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宋代秦觀“纖云弄巧”一詞。許纘曾此詞在結構上明顯脫胎于秦詞。二詞上下闋都是前三句敘,后二句議。而敘的內容,上闋寫牛女相聚,下闋寫雙星相別,二詞也基本相同。二詞都贊揚了牛郎織女愛情的可貴,以形人間的不足;但同中有異,贊揚的角度迥然不同。在異中,體現了此詞的新意。
上闋首三句用“望里”貫串,有“云疏月淡”的七夕典型背景,有“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淮南子》)
的神話色彩,有“雙星”聚首的縹緲高遠境界。入手擒題,畫面簡凈,并由“望”而為下之“感”蓄勢。歷來對喜鵲架橋都作為美事而一筆帶過,此詞卻別樹一幟,用“慵”、“倦”兩個帶貶義色彩的詞來修飾“烏”“鵲”,值得吟味。人間婚嫁,新娘固然歡躍,但那些專司抬轎的轎夫經常為之勞累不堪,未必總是喜孜孜的。從人間推及天上,烏鵲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中年年要架橋,擔當轎夫的角色,想來也自然會產生“慵”“倦”之感的吧!這兩個擬人化的形容詞下得很奇特,但又很合情理。
“人間夜夜共羅幃,只可惜、年華易老。”引入對人生的反思,意思是人間不及天上。乍看起來,與秦詞“勝卻人間無數”同一機杼,實際上是異趣的。秦詞的核心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謳歌的是未能長聚而忠貞不渝的愛情。確實,這反襯出人間夫妻長期分離的苦難,表現出詞人對人間夫妻的安慰和期望。但此詞說人間夫妻“夜夜共羅幃”而不如牛女一年一度相會,這豈不費解?牛女長生不老,人間“年華易老”,固然是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倒是對人間一部分情欲橫流者的鞭笞。人間飽嘗分離之苦的多為中下層人物,那些上層人物如帝王將相、達官貴人之流卻很少這種苦惱。他們追歡買笑,縱情聲色之娛,而又妄圖通過求神拜佛希冀長生不老??上У氖菬o一例外的“年華易老”,豈非不如牛女?如此理解這兩句,當然僅是其中一端,并非全部。它包含的感情是較為復雜而耐人尋思的,既有嘆賞牛郎織女永葆青春的一面,也有感慨“人生易老天難老”的一面。
過片三句揣摸歡會中牛女的心理狀態細致入微。前兩句從時間上感情上形成強烈對比,突出這種“霎時歡會”的珍貴,自然跌出第三句。金雞一報曉,他們就得別離,因而心里惴惴然害怕雞啼。人間雞啼極為稀松平常,而對于雙星來說卻是那樣至關緊要,顯出詞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豐富想象,趣味盎然。
結尾兩句關合全篇,是富于哲理的警句。牛女相逢為什么特別恩愛、特別美好?歷來詠七夕的作者往往著眼于時間,因為久別所以勝于新婚,這固然也有道理;但嚴格說來,時間的原則也適用于牛女以外的所有神仙和凡人,所以并非是雙星的專利。而此詞則別開生面從空間上發掘,指出他倆相逢的美好,是由于銀河的分隔。它一反歷來以銀河相隔為憾的普遍意識,而為之叫好,為七夕詞中的常景“銀河”注入了嶄新含義。這同上闋“烏慵鵲倦”一樣,有意推陳出新,獲得了超越前人意境的藝術生命力。銀河象征著巨大的艱難險阻,能克服這個大障礙而獲得的幸福,自然比不勞而獲或唾手可得的幸福要珍貴得多,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兩句植根于七夕的警句,是堪與秦觀七夕詞中的警句媲美的。
上一篇:《許有壬·鵲橋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董以寧·鷓鴣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