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惜分飛·袁去華》
平日悲秋今已老。細看秋光自好。風緊寒生早。漫將短發還吹帽①。
寂寞東籬人不到②。只有淵明醉倒。一笑留殘照。世間萬事蠅頭小③。
①漫,不受約束,隨便?! 、跂|籬,陶淵明種菊花的地方。 ?、巯夘^,形容很小。
自宋玉于《楚辭·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心上的秋了。而本詞卻沒有“隨波逐流”,詞人在賞玩秋日風光后,收獲了一份豁達的人生態度。
上片,詞人發出流光之嘆。平日里每逢秋日必生悲情,突然發覺自己已經在悲秋之嘆中慢慢變老。首句將“平日”與“今”進行時間上的對比,突出時光流逝之迅速,傳達出詞人的震驚之感,詞人也因此頓生惜秋之情。今日細細欣賞后才發現秋日之景是如此的美好。秋風緊吹,催生陣陣寒氣,我獨自飲酒賞秋,賦詩抒懷?!奥⒍贪l還吹帽”句化用典故,旨在表達詞人縱情詩文的愜意之感,可見詞人對秋的喜愛。
下片,詞人流露出豁達態度。同是登高同游的季節,寂寞的菊園人跡罕至,只有我一人像淵明一樣醉倒在菊花叢中?!凹拍瘱|籬人不到”句運用擬人,詞人賦予“東籬”以“寂寞”的感受,暗示出這里像陶淵明的菊園一樣“無車馬喧”,也自然流露出詞人遠離塵俗的志趣。在夕陽的殘照中留下豁達的一笑,淡泊名利,看透世事,投向自然的懷抱。“一笑留殘照”之“留”可見詞人面對將逝的殘陽已不再悲嘆、而是陶醉其中的惜秋之態;“世間萬事蠅頭小”運用比喻,將自己看輕世事的淡泊與蠅頭之輕作比,流露了豁達的人生態度。
詞人選用緊風、寒氣、殘照等意象來展現秋之“悲”景,以東籬、淵明來表達自己的淡泊、閑適的樂觀心境,可謂是以悲景來寫樂情。
●惜分飛,詞牌名。又名《惜雙雙》《惜芳菲》?!对~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孟嘉落帽”典故:出自《晉書·孟嘉傳》。孟嘉是東晉著名文人,也就是陶淵明的外祖父。時為荊州刺史桓溫的幕下參軍。九月九日,大將軍桓溫邀集賓客幕僚作登高盛會,在山頂大擺筵席,飲酒賦詩。席間,一陣風刮過,把孟嘉頭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興致正高,加上酒意方酣,竟然沒有察覺帽子被吹落?;笢乇闶谝鈱O盛作文章嘲笑他。孫盛依令在席間寫了一篇文章責難孟嘉。孟嘉雖已酒醉,仍文思敏捷。當即提筆作答,眾人叫絕。后世用“孟嘉落帽”比喻文人不拘小節、縱情詩文娛樂之態。
雖寫秋日悲景,卻無悲秋之意。這一個性在劉禹錫詩中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本詞另辟蹊徑,一反常調,劉禹錫以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后的作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拔已浴闭f出的是詩人的自信和常人難比的闊大胸襟;“勝春朝”更是詩人對于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之上。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雅,更多的是一種昂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全詩組合了晴空、排云一鶴、碧霄等秋日意象,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表現了詩人昂揚的精神和開闊的胸襟,唱出了一曲非同凡響的秋歌。與袁詞的淡泊相比,本詩更富樂觀的戰斗氣息。其中,鶴的意象更是超凡脫俗,營造了一個明麗高遠的境界。
一笑留殘照。世間萬事蠅頭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上一篇:宋詞《憶秦娥·汪元量》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括賀新涼·林正大》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