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小說《高老夫子》原文與賞析
這一天,從早晨到午后,他的工夫全費在照鏡,看《中國歷史教科書》和查 《袁了凡綱鑒》 里; 真所謂“人生識字憂患始”,頓覺得對于世事很有些不平之意了。而且這不平之意,是他從來沒有經驗過的。
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實在太不將兒女放在心里。他還在孩子的時候,最喜歡爬上桑樹去偷桑椹吃,但他們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樹來磕破了頭,又不給好好地醫治,至今左邊的眉棱上還帶著一個永不消滅的尖劈形的瘢痕。他現在雖然格外留長頭發,左右分開,又斜梳下來,可以勉強遮住了,但究竟還看見尖劈的尖,也算得一個缺點,萬一給女學生發見,大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他放下鏡子,怨憤地吁一口氣。
其次,是《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編纂者竟太不為教員設想。他的書雖然和《了凡綱鑒》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離,令人不知道講起來應該怎樣拉在一處。但待到他瞥著那夾在教科書里的一張紙條,卻又怨起中途辭職的歷史教員來了,因為那紙條上寫的是:
“從第八章 《東晉之興亡》 起。”
如果那人不將三國的事情講完,他的豫備就決不至于這么困苦。他最熟悉的就是三國,例如桃園三結義,孔明借箭,三氣周瑜,黃忠定軍山斬夏侯淵以及其他種種,滿肚子都是,一學期也許講不完。到唐朝,則有秦瓊賣馬之類,便又較為擅長了,誰料偏偏是東晉。他又怨憤地吁一口氣,再拉過 《了凡綱鑒》來。
“噲,你怎么外面看看還不夠,又要鉆到里面去看了?”
一只手同時從他背后彎過來,一撥他的下巴。但他并不動,因為從聲音和舉動上,便知道是暗暗躄進來的打牌的老朋友黃三。他雖然是他的老朋友,一禮拜以前還一同打牌,看戲,喝酒,跟女人,但自從他在《大中日報》上發表了《論中華國民皆有整理國史之義務》這一篇膾炙人口的名文,接著又得了賢良女學校的聘書之后,就覺得這黃三一無所長,總有些下等相了。所以他并不回頭,板著臉正正經經地回答道:
“不要胡說! 我正在豫備功課……。”
“你不是親口對老缽說的么: 你要謀一個教員做,去看看女學生?”
“你不要相信老缽的狗屁!”
黃三就在他桌旁坐下,向桌面上一瞥,立刻在一面鏡子和一堆亂書之間,發見了一個翻開著的大紅紙的帖子。他一把抓來,瞪著眼睛一字一字地看下去:
今敦請 爾礎高老夫子為本校歷史教員每周授課四小 時每小時敬送修金大洋三角正按時間計 算此約 賢良女學校校長何萬淑貞斂衽謹訂 中華民國十三年夏歷菊月吉旦 立 |
“ ‘爾礎高老夫子’?誰呢?你么?你改了名字了么?” 黃三一看完,就性急地問。
但高老夫子只是高傲地一笑;他的確改了名字了。然而黃三只會打牌,到現在還沒有留心新學問,新藝術。他既不知道有一個俄國大文豪高爾基,又怎么說得通這改名的深遠的意義呢?所以他只是高傲地一笑,并不答復他。
“喂喂,老桿,你不要鬧這些無聊的玩意兒了!”黃三放下聘書,說。“我們這里有了一個男學堂,風氣已經鬧得夠壞了;他們還要開什么女學堂,將來真不知道要鬧成什么樣子才罷。你何苦也去鬧,犯不上……。”
“這也不見得。況且何太太一定要請我,辭不掉……。”因為黃三毀謗了學校,又看手表上已經兩點半,離上課時間只有半點了,所以他有些氣忿,又很露出焦躁的神情。
“好! 這且不談。”黃三是乖覺的,即刻轉帆,說,“我們說正經事罷:今天晚上我們有一個局面。毛家屯毛資甫的大兒子在這里了,來請陽宅先生看墳地去的,手頭現帶著二百番。我們已經約定,晚上湊一桌,一個我,一個老缽,一個就是你。你一定來罷,萬不要誤事。我們三個人掃光他!”
老桿——高老夫子——沉吟了,但是不開口。
“你一定來,一定!我還得和老缽去接洽一回。地方還是在我的家里。那傻小子是 ‘初出茅廬’,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你將那一副竹紋清楚一點的交給我罷!”
高老夫子慢慢地站起來,到床頭取了馬將牌盒,交給他;一看手表,兩點四十分了。他想:黃三雖然能干,但明知道我已經做了教員,還來當面毀謗學堂,又打攪別人的豫備功課,究竟不應該。他于是冷淡地說道:
“晚上再商量罷。我要上課去了。”
他一面說,一面恨恨地向《了凡綱鑒》看了一眼,拿起教科書,裝在新皮包里,又很小心地戴上新帽子,便和黃三出了門。他一出門,就放開腳步,像木匠牽著的鉆子似的,肩膀一扇一扇地直走,不多久,黃三便連他的影子也望不見了。
高老夫子一跑到賢良女學校,即將新印的名片交給一個駝背的老門房。不一忽,就聽到一聲“請”,他于是跟著駝背走,轉過兩個彎,已到教員豫備室了,也算是客廳。何校長不在校;迎接他的是花白胡子的教務長,大名鼎鼎的萬瑤圃,別號“玉皇香案吏”的,新近正將他自己和女仙贈答的詩《仙壇酬唱集》陸續登在《大中日報》 上。
“阿呀!礎翁!久仰久仰!……”萬瑤圃連連拱手,并將膝關節和腿關節接連彎了五六彎,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
“阿呀!瑤翁! 久仰久仰! ……”礎翁夾著皮包照樣地做,并且說。
他們于是坐下; 一個似死非死的校役便端上兩杯白開水來。高老夫子看看對面的掛鐘,還只兩點四十分,和他的手表要差半點。
“阿呀!礎翁的大作,是的,那個……。是的,那——‘中國國粹義務論’,真真要言不煩,百讀不厭!實在是少年人們的座右銘,座右銘座右銘!兄弟也頗喜歡文學,可是,玩玩而已,怎么比得上礎翁。”他重行拱一拱手,低聲說,“我們的盛德乩壇天天請仙,兄弟也常常去唱和。礎翁也可以光降光降罷。那乩仙,就是蕊珠仙子,從她的語氣上看來,似乎是一位謫降紅塵的花神。她最愛和名人唱和,也很贊成新黨,像礎翁這樣的學者,她一定大加青眼的。哈哈哈哈!”
但高老夫子卻不很能發表什么崇論宏議,因為他的豫備——東晉之興亡——本沒有十分足,此刻又并不足的幾分也有些忘卻了。他煩躁愁苦著;從繁亂的心緒中,又涌出許多斷片的思想來: 上堂的姿勢應該威嚴;額角的瘢痕總該遮住;教科書要讀得慢;看學生要大方。但同時還模模胡胡聽得瑤圃說著話:
“……賜了一個荸薺……。‘醉倚青鸞上碧霄’,多么超脫……那鄧孝翁叩求了五回,這才賜了一首五絕……‘紅袖拂天河,莫道……’蕊珠仙子說……礎翁還是第一回……這就是本校的植物園!”
“哦哦!”爾礎忽然看見他舉手一指,這才從亂頭思想中驚覺,依著指頭看去,窗外一小片空地,地上有四五株樹,正對面是三間小平房。
“這就是講堂。”瑤圃并不移動他的手指,但是說。
“哦哦!”
“學生是很馴良的。她們除聽講之外,就專心縫紉……。”
“哦哦!”爾礎實在頗有些窘急了,他希望他不再說話,好給自己聚精會神,趕緊想一想東晉之興亡。
“可惜內中也有幾個想學學做詩,那可是不行的。維新固然可以,但做詩究竟不是大家閨秀所宜。蕊珠仙子也不很贊成女學,以為淆亂兩儀,非天曹所喜。兄弟還很同她討論過幾回……。”
爾礎忽然跳了起來,他聽到鈴聲了。
“不,不。請坐! 那是退班鈴。”
“瑤翁公事很忙罷,可以不必客氣……。”
“不,不! 不忙,不忙! 兄弟以為振興女學是順應世界的潮流,但一不得當,即易流于偏,所以天曹不喜,也許不過是防微杜漸的意思。只要辦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國粹為歸宿,那是決無流弊的。礎翁,你想,可對?這是蕊珠仙子也以為 ‘不無可采’的話。哈哈哈哈!”
校役又送上兩杯白開水來; 但是鈴聲又響了。
瑤圃便請爾礎喝了兩口白開水,這才慢慢地站起來,引導他穿過植物園,走進講堂去。
他心頭跳著,筆挺地站在講臺旁邊,只看見半屋子都是蓬蓬松松的頭發。瑤圃從大襟袋里掏出一張信箋,展開之后,一面看,一面對學生們說道:
“這位就是高老師,高爾礎高老師,是有名的學者,那一篇有名的《論中華國民皆有整理國史之義務》,是誰都知道的。《大中日報》上還說過,高老師是:驟慕俄國文豪高君爾基之為人,因改字爾礎,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誠吾中華文壇之幸也!現在經何校長再三敦請,竟惠然肯來,到這里來教歷史了……”
高老師忽而覺得很寂然,原來瑤翁已經不見,只有自己站在講臺旁邊了。他只得跨上講臺去,行了禮,定一定神,又記起了態度應該威嚴的成算,便慢慢地翻開書本,來開講 “東晉之興亡”。
“嘻嘻!”似乎有誰在那里竊笑了。
高老夫子臉上登時一熱,忙看書本,和他的話并不錯,上面印著的的確是:“東晉之偏安”。書腦的對面,也還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頭發,不見有別的動靜。他猜想這是自己的疑心,其實誰也沒有笑; 于是又定一定神,看住書本,慢慢地講下去。當初,是自己的耳朵也聽到自己的嘴說些什么的,可是逐漸胡涂起來,竟至于不再知道說什么,待到發揮“石勒之雄圖”的時候,便只聽得吃吃地竊笑的聲音了。
他不禁向講臺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經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還有許多小巧的等邊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著兩個鼻孔,這些連成一氣,宛然是流動而深邃的海,閃爍地汪洋地正沖著他的眼光。但當他瞥見時,卻又驟然一閃,變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頭發了。
他也連忙收回眼光,再不敢離開教科書,不得已時,就抬起眼來看看屋頂。屋頂是白而轉黃的洋灰,中央還起了一道正圓形的棱線;可是這圓圈又生動了,忽然擴大,忽然收小,使他的眼睛有些昏花。他豫料倘將眼光下移,就不免又要遇見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聯合的海,只好再回到書本上,這時已經是“淝水之戰”,苻堅快要駭得 “草木皆兵” 了。
他總疑心有許多人暗暗地發笑,但還是熬著講,明明已經講了大半天,而鈴聲還沒有響,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學生要小覷;可是講了一會,又到“拓跋氏之勃興”了,接著就是“六國興亡表”,他本以為今天未必講到,沒有豫備的。
他自己覺得講義忽而中止了。
“今天是第一天,就是這樣罷……。”他惶惑了一會之后,才斷續地說,一面點一點頭,跨下講臺去,也便出了教室的門。
“嘻嘻嘻!”
他似乎聽到背后有許多人笑,又仿佛看見這笑聲就從那深邃的鼻孔的海里出來。他便惘惘然,跨進植物園,向著對面的教員豫備室大踏步走。
他大吃一驚,至于連《中國歷史教科書》也失手落在地上了,因為腦殼上突然遭了什么東西的一擊。他倒退兩步,定睛看時,一枝夭斜的樹枝橫在他面前,已被他的頭撞得樹葉都微微發抖。他趕緊彎腰去拾書本,書旁邊豎著一塊木牌,上面寫道:
桑 桑科 |
他似乎聽到背后有許多人笑,又仿佛看見這笑聲就從那深邃的鼻孔的海里出來。于是也就不好意思去撫摩頭上已經疼痛起來的皮膚,只一心跑進教員豫備室里去。
那里面,兩個裝著白開水的杯子依然,卻不見了似死非死的校役,瑤翁也蹤影全無了。一切都黯淡,只有他的新皮包和新帽子在黯淡中發亮。看壁上的掛鐘,還只有三點四十分。
高老夫子回到自家的房里許久之后,有時全身還驟然一熱;又無端的憤怒;終于覺得學堂確也要鬧壞風氣,不如停閉的好,尤其是女學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歡虛榮罷了!
“嘻嘻!”
他還聽到隱隱約約的笑聲。這使他更加憤怒,也使他辭職的決心更加堅固了。晚上就寫信給何校長,只要說自己患了足疾。但是,倘來挽留,又怎么辦呢? ——也不去。女學堂真不知道要鬧到什么樣子,自己又何苦去和她們為伍呢?犯不上的。他想。
他于是決絕地將《了凡綱鑒》搬開;鏡子推在一旁;聘書也合上了。正要坐下,又覺得那聘書實在紅得可恨,便抓過來和《中國歷史教科書》一同塞入抽屜里。
一切大概已經打疊停當,桌上只剩下一面鏡子,眼界清凈得多了。然而還不舒適,仿佛欠缺了半個魂靈,但他當即省悟,戴上紅結子的秋帽,徑向黃三的家里去了。
“來了,爾礎高老夫子!”老缽大聲說。
“狗屁!”他眉頭一皺,在老缽的頭頂上打了一下,說。
“教過了罷?怎么樣,可有幾個出色的?”黃三熱心地問。
“我沒有再教下去的意思。女學堂真不知道要鬧成什么樣子。我輩正經人,確乎犯不上醬在一起……。”
毛家的大兒子進來了,胖到像一個湯圓。
“阿呀!久仰久仰!……”滿屋子的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接二連三地屈折,仿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
“這位就是先前說過的高干亭兄。”老缽指著高老夫子,向毛家的大兒子說。
“哦哦!久仰久仰!……”毛家的大兒子便特別向他連連拱手,并且點頭。
這屋子的左邊早放好一頂斜擺的方桌,黃三一面招呼客人,一面和一個小鴉頭布置著座位和籌馬。不多久,每一個桌角上都點起一枝細瘦的洋燭來,他們四人便入座了。
萬籟無聲。只有打出來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聲音,在初夜的寂靜中清徹地作響。
高老夫子的牌風并不壞,但他總還抱著什么不平。他本來是什么都容易忘記的,惟獨這一回,卻總以為世風有些可慮;雖然面前的籌馬漸漸增加了,也還不很能夠使他舒適,使他樂觀。但時移俗易,世風也終究覺得好了起來; 不過其時很晚,已經在打完第二圈,他快要湊成 “清一色” 的時候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
【析】 “五四”新文化運動給封建主義以沉重打擊。但是,封建思想文化并未徹底肅清,而是以五花八門的變種形態存在著。舊的衛道先生、新的歐化紳士,竭力維護封建思想文化,已經成為“五四新文化發展過程中的腐蝕劑。他們“將新事物變得合于自己”①,改變其民主性質,閹割其進步內容,磨滅其戰斗鋒芒,從根本上更易新文化運動的航向。《高老夫子》就是通過這一典型的反面形象的塑造,運用高超的諷刺藝術對這股逆流作了深刻的藝術概括和生動的藝術表現。
魯迅選擇了賢良女校作為描寫這一人物的主要生活場景。賢良女校在何萬淑貞校長和萬瑤圃教務長的“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國粹為歸宿”的封建教育管理下,到處彌漫著極為濃厚的復古氣息,已經成為“陰森的家庭”,學生“失去了青春的本來面目”②,成為實施封建教育和禁錮青年學生的場所。透過對賢良女校的解剖,魯迅深刻地揭示出當時整個社會的政治思想文化狀態,社會機體腐敗的原形和一些較為隱蔽的復古現象,藝術地說明了封建復古潮流的巨大腐蝕性和嚴重危害性,以及反封建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小說主人公高老夫子是一個有一定迷惑力的 “披了歐化或所謂‘五四’化的新衣服”③的新國粹派人物。他頭戴新帽子、手提新皮包、懷揣新名片,經常留心新學問、新藝術,毅然改用具有深遠意義的新名字……頗有點新派人物的味道!其實,這不過是他“前臺的架子,總與在后臺的面目不相同”④。他自命留心新學問新藝術,實則鼓吹整理國故,宣揚復古;他似乎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實則既不通新知,“于舊學并無門徑,并主張也還不配”⑤;他連高爾基的姓名都不了解,以為姓高名爾基,竟然改名高爾礎;他連起碼的中國歷史常識都沒有,熟悉的不過是桃園三結義、孔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秦瓊賣馬之類的民間通俗故事。小說通過他備課的艱難和上課的狼狽,畢現了他不學無術的本來面目。同時通過他賭錢和看女學生揭示了他丑惡的內心世界。這個裝扮成通體新氣的人物,最終暴露出了自己的封建復古立場和骯臟的靈魂。
由此可以看到,封建復古勢力既會像對待賢良女校那樣,保存其漂亮的外殼而閹割它的內核;也會像高老夫子一樣偽裝起來,披上歐化或所謂五四化的新衣服,迷惑人們。總之,封建僵尸企圖借新的形式以繼續生存,多留戀幾年死尸的生命。魯迅對現實生活的把握無疑是深刻而獨到的。
《高老夫子》表現出極為高超的諷刺藝術。小說通過高老夫子內與外、言與行的矛盾,讓他自我暴露,用自己的行動撕破自己的偽裝。他被人捧為 “有名的學者”,其實是一個不學無術的草包;他處處自稱“我輩正經人”,其實是一個靈魂骯臟的流氓; 他時時表現“留心新學問”,其實是一個狡猾頑固的復古者。高老夫子的自我矛盾,讓人們看到他的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惡。“無一貶辭,而情偽畢露”⑥,收到了辛辣的諷刺效果。
小說對高老夫子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世界作了精細描繪,以此直接展示他的靈魂。作品寫了高老夫子一天之內在三個場景中的內心活動。首先寫高老夫子在家里照鏡和備課的時候,由對眉棱上的瘢痕的追根溯源而怨憤父母; 因為不知如何下手備課面怨憤教科書的編纂者和中途辭職的教員; 由于自己發表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名文”,就覺得黃三一無所長,總有些下等相,便高傲地一笑。由此可見高老夫子的不學無術和假正經。高老夫子在賢良女校的內心活動是:他備課本不充分,由于緊張而又忘卻幾分,所以一進校門便心緒繁亂、煩躁愁苦,教務長嚕蘇的交談,他聽得模模糊糊;走入教室,他忽然覺得很寂然,連教務長什么時候離去的都不知道;開始上課,他就把題目讀錯,慢慢講下去竟至于自己的耳朵也不知道自己的嘴在說些什么……最后不得不惘惘然逃離教室。這一系列描繪把高老夫子神慌意亂、局促窘迫、六神無主的心理狀態刻劃得淋漓盡致。顯露出他不學無術的虛弱和心術不正的膽怯。小說最后寫高老夫子回家之后生出無端的憤怒,直至上了賭桌,還抱著不平,以為世風有些可慮。終于麒麟皮下露出了馬腳。這樣把高老夫子 “前臺的架子” 和“后臺的面目”兩面并寫,充分揭示出他是個靈魂骯臟和狡猾頑固的新國粹派典型人物。
魯迅用高老夫子的動作、表情、語言等等行為來揭示他的內心世界,從深層心理角度無情地解剖了他的虛偽:他本是一個流氓賭棍,對女學生的邪念一直活動在他的潛意識里;在家里照鏡怨憤瘢痕,備課怨憤教科書和中途辭職的教員,上課前煩躁愁苦,講課時慌亂無措,下課后惘然昏沉,均由于心情受到潛意中邪念的騷擾而引起的焦躁不安。回家之后攻擊女學堂,憂慮世風,不過是高老夫子潛意識中無法實現的邪念的另一表現形態。魯迅準確把握了高老夫子微妙的心理活動,精細地設置了他的動作、表情和語言等等行為,并由此入手深入到他的潛意識中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他的虛偽。
在刻劃人物形象時,魯迅“用廓大鏡去照”⑦,把人物的突出特征加以顯微,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小說寫高老夫子 “恨恨地向 《了凡綱鑒》看了一眼”,把他先前備課的怨憤之氣表露無疑。他站在講臺旁邊,“只看見半屋子都是蓬蓬松松的頭發”。當他聽到似乎有誰在那里竊笑,便從書腦往下看,仍然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頭發,不見有別的動靜。只好“定一定神,看住書本”。不一會又聽到吃吃地竊笑的聲音,“不禁向講臺下一看”,只見“半屋子都是眼睛,還有許多小巧的等邊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著兩個鼻孔,這些連成一氣,宛然是流動而深邃的海,閃爍地汪洋正沖著他的眼光。但當他瞥見時,卻又驟然一閃,變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頭發了。”他不敢正視,“連忙收回眼光”再不敢離開教科書,不得已時,就“抬起眼來看看屋頂”。而屋頂中央那一道正圓形的棱線,忽然擴大又忽然收小,使他的眼睛有些昏花。他再不敢將眼光下移,懼怕再見到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聯合的海,只好再回到書本上。而講義忽而中止了!只好惶然逃離。直到腦殼上突然遭到了什么東西的一擊才倒退兩步,“定睛看時”,一枝夭斜的樹枝已被他的頭撞得微微發抖。當年因偷吃桑椹而跌破了頭的貪饞者,而今又因偷看女學生不成而被桑樹撞得暈頭轉向。也就不好意思去撫摩頭上已經疼痛起來的皮膚,只一心跑進教員預備室里去。高老夫子慌亂的、逃避的、畏葸的眼神,正是他虛弱、膽怯、心懷邪念的內心世界的外在顯現。同樣,小說對女學生們的眼、臉、鼻的顯微,表現出她們對高老夫子式的人物的嘲笑、輕蔑和不滿。小說還兩次寫到人物的行禮。一次是在賢良女校,教務長迎接高老夫子,兩人都“連連拱手,并將膝關節和腿關節接連彎了五六彎,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另一次是在黃三家里,迎接毛家大兒子進來,“滿屋子的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接二連三地屈折,仿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這兩次描寫,以漫畫和夸張的筆法強調一種習慣性的、陳舊的行禮模式,顯示出明顯的諷刺和嘲弄之意。

- 黃拔荊 周旻《曲江秋》愛國詩詞鑒賞
- 《于易水送人》詩文原文與賞析
- 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 杜甫《閣夜》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 白居易《村夜》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 孔另境《“就義”種種》原文|注釋|賞析
- 何均地《國債》愛國詩詞鑒賞
- 張晶《送熊飛將軍赴文丞相麾下》愛國詩詞鑒賞
- 《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建安詩歌·曹操·龜雖壽》鑒賞
- 無名氏《雜詩四首(其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 《蒙塵的天祠》原文與翻譯、賞析
- 經典《墻有茨》詩詞解析
- 胡祗遹·[雙調]沉醉東風|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 吳文英《高陽臺(落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 晁補之《減字浣溪沙(閑把琵琶舊譜尋)》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 李賀《溪晚涼》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 《尋華山云臺觀道士》原文|箋釋|賞析
- 《劉希夷·晚春》原文與賞析
- 《陟岵·《詩經·魏風》》原文與賞析
- 《毛奇齡·南柯子》原文賞析
上一篇:魯迅雜文《馬上支日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小說《鴨的喜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