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先·歸朝歡》張 先
張 先
聲轉(zhuǎn)轆轤聞露井①。曉引銀瓶牽素綆②。西園人語夜來風(fēng),叢英飄墜紅成徑。寶猊煙未冷③。蓮臺香蠟殘痕凝。等身金,誰能得意,買此好光景。
粉落輕妝紅玉瑩。月枕橫釵云墜領(lǐng)。有情無物不雙棲,文禽只合常交頸④。晝長歡豈定。爭如翻作春宵永。日瞳昽⑤,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
注釋 ①轆轤:安在井上絞起汲水斗的器具。②銀瓶:銀質(zhì)的瓶。常比喻男女情事。語出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 似妾今朝與君別。”綆(gěng):汲水用的繩子。③寶猊(ní):猊形的熏香爐。猊,也稱“狻猊”,即獅子。④文禽:羽毛有文彩的鳥。鴛鴦、錦雞、孔雀等皆可稱為文禽。這里指鴛鴦。⑤曈昽(tónglóng):太陽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這里指朦朧,不明。晉陸機(jī)《文賦》:“情曈昽而彌鮮。”
憑窗仕女圖 任率英
鑒賞 這是一首惜春詞,也是張先的得意之作。
上闋以鋪陳手法敘述清晨景致。作者刻意營造了三幅凄清而又不失生動的畫面。鏡頭首先投射在轉(zhuǎn)動的轆轤和凝有朝露的水井上。轆轤是安在井上絞起汲水斗的工具,銀瓶指汲水器,素綆就是提水的繩子。晨光伊始,主人公尚未起床,她是聞聽井上轆轤的轉(zhuǎn)動聲知道下人已開始忙碌著引銀瓶牽素綆從井中取水了。從西園傳來的對話談到昨夜曾刮過一陣風(fēng),吹落了樹上殘花,落紅滿徑。這說明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暮春時節(jié),所以繁花易受風(fēng)雨吹打。然后鏡頭移向室內(nèi),猊形熏香爐里吐出來的薰煙尚在裊裊上升,蓮形燭臺上的燭淚已經(jīng)凝固,二者構(gòu)成了一幅靜謐和諧的畫面。面對如此良辰好景,作者不禁感嘆:縱有千金,也無法買到這樣閑適、美好的光景啊。言外之意,春季即將逝去,縱有千金又怎么能將這美好的春天買回呢。這為作者傷春惜春定下了基調(diào)。
換頭伊始,便有一股綺羅香澤之氣撲面而來。經(jīng)過一宵酣睡,脂粉從臉龐上脫落,釵橫枕旁,云鬢散亂,佳人嬌嬈旖旎之態(tài)盡顯。“有情”二句可謂香艷至極,作者以禽鳥情態(tài)隱喻男女帳幃之事。“文禽”是指身上紋羽絢爛的鳥兒,比喻有情男女。“交頸”即掩燈雙棲,男歡女愛。“晝長歡豈定”含及時行樂之意,“爭如翻作春消永”表達(dá)女主人公渴望春宵永駐的意愿,從中分明可以察覺到主人公對青春易逝的無奈和失去情人陪伴的孤寂。然而早晨終是不可避免地來臨了,“曈昽”是形容太陽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日光逐漸明亮,女主人公春困新愁縈繞,輾轉(zhuǎn)幾次仍然懶于起床,但見門簾低垂,戶外凋殘的花木影子映射簾上。由于光的透射作用,花影被簾上的竹篾細(xì)細(xì)密密地切斷,復(fù)又細(xì)細(xì)密密地相連,亦幻亦真,朦朧柔美,極富情韻。結(jié)句寫花影之殘既有惜春之意,又有以花自喻,慨嘆青春易逝之意。
全詞因襲了詩詞中“歡娛苦短”的傳統(tǒng)主題,意象繁復(fù),格調(diào)哀婉、凄美。據(jù)《古今詞話》載,張先自己對“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句很是得意,連同《天仙子》中的“云破月來花弄影”、《翦牡丹》中的“墜輕絮無影”一起,自稱“張三影”。(李飛躍)
鏈接 《歸朝歡》詞牌。《歸朝歡》,又名《菖蒲綠》,雙調(diào),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韻。
上一篇:《兩宋詞·李清照·孤雁兒》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晏幾道·歸田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