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先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李開先(1501—1568),字伯華,號中麓,別署中麓放客,章丘(今山東省章丘縣)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戲曲和詩文作家。
這支散曲全用夸張的比喻來譏刺揭露剝削者的貪得無厭的兇殘面目,寫得非常怪異有趣。
全曲共用了六個夸張的比喻,每三個比喻后便下一句斷語,很自然地形成兩組。
燕子的嘴本來就很小,銜一點點做窩的泥是極其有限的,現在居然要到燕口中去奪泥,豈非太荒唐?針尖已經很細,當然無鐵可削。而佛面刮金一方面褻瀆佛祖,不敬至極,另一方面也顯得貪欲太重,可笑之至。所以斷語是“無中覓有”。這四字直接揭露一切剝削者殘酷到駭人聽聞的程度,真令人發指!
鵪鶉的嘴和食囊都很小,根本吃不下豌豆那么粗大的食物,從它的嗉囊中,又哪能尋出豌豆來?鷺鷥鳥的腿特別瘦長,僅是皮包骨頭,又哪能劈到精肉?蚊子本身就極小,腹當然更小,蚊子腹內更不會有脂油可刳。根本不可能做的事而要去做,所以斷語是“虧老先生下手”。“老先生”本是帶有褒義的稱呼,用在這里,以反語諷刺,批判的力量更強。
這六個比喻都是以拉大物性和實現的可能性之間的差距,從而構成夸張,以達到諷刺揭露的目的的。
全曲句句用韻,讀上去異常和諧順口。而句子長短參差,四言、七言、六言交錯運用,跟詼諧幽默的情調相一致,形式與內容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上一篇:《醉后·王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醉詩·盧仝》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