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乾道二年 (1166),作者在隆興通判任,因支持張浚北伐,被投降派以 “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 的罪名彈劾,免官回到故鄉山陰,卜居于鏡湖附近的三山。這首 《游山西村》,作于第二年春天。山西村,即三山西邊的村子
首聯寫游到山村,被農家邀去做客,硬留他吃飯。因為遇上豐年,又準備過春社,所以用酒肉待客。上年臘月釀的米酒雖然渾一些,但雞肉、豬肉只管往上端,足夠吃。兩句詩,把農民的熱情、好客和豐收之年的喜悅表現得活靈活現,令人神往。
細玩詩意,詩人用了倒敘手法。先寫在農家做客,然后補寫來到這個村子的沿途景物及村中景象。詩人從他居住的那個村子出發,信步漫游,并無明確的目的地。走過幾重山,繞過幾條水,只見前面“山重水復”,好像“無路” 可走。可是繼續前進,忽覺豁然開朗,出現在眼前的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兩句詩,委婉明麗,狀難狀之景如在目前,其中又蘊涵人生哲理。不論是干事業、做學問,都會遇到類似的境界,因而常被人引用,至今傳誦不衰。詩人來到這個“柳暗花明” 的村子,只見 “衣冠簡樸” 的村民們有的吹簫,有的打鼓,互相“追隨”,熱鬧非凡。原來這里 “古風” 猶存,大家正準備過春社呢! 古代民俗,春社祝禱豐收,民眾競技、奏樂,進行各種表演,并集體歡宴。唐人王駕 《社日》 詩云: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到了南宋,這種民俗還未改變,陸游的這兩句詩,正展現了南宋農村的風俗畫。
從順序看,首聯所寫的農家留客情景,應該是出現在三聯展現的場景之后的,因而以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收束全詩。“門”,就是留他吃飯的那個“農家” 的 “門”。詩人從應試到罷官歸里,受盡了上層統治者的打擊迫害,真有“山重水復疑無路” 的感覺,可是一到上層統治者當牛馬看待的農民家里,受到熱情款待,便感到無限溫暖,頓覺 “柳暗花明”。因而以 “莫笑” 領起,先贊賞淳樸的 “農家”,結尾又說從今以后,不要說白天,就是月明之夜,也要“叩門”來訪的。讀完全詩,令人感到作者游山西村,發現了一片淳樸可愛的新天地。如果用記流水賬的辦法寫,就很難收到這樣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葉紹翁《游園不值》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孟郊《游終南》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