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蔣元龍·好事近》蔣元龍
蔣元龍
葉暗乳鴉啼①,風定老紅猶落②。蝴蝶不隨春去,入熏風池閣③。休歌金縷勸金卮④,酒病煞如昨⑤。簾卷日長人靜,任楊花飄泊。
注釋 ①乳鴉:雛鴉。②老紅:暮春之花。③熏風:和風,春風。④金縷:也稱《金縷曲》,這是中唐時流行的一首歌詞。相傳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锜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其詞曰:“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卮(zhī):酒杯。⑤“酒病”句:酒醉和昨日一樣厲害。病,醉。煞,極度。
鑒賞 “老紅”“春去”“楊花”表明這首詞的寫作時間當在春暮夏初,全詞通過對春逝的描寫,透露出一種不同于以往春愁的別致情韻。
上闋寫景。樹葉繁盛,其間傳來幾聲啼鳴,原來乳鴉已長成,“暗”字突出了葉的色澤凝重,表明了夏的到來。“風定”句作者以靜襯動,風不動,花猶落,“老”字表明了花的殘敗,已成凋零之勢,催春流走。蝴蝶“不隨春去”,猶自徘徊,它在風中飛舞,不久又飛向池邊、亭閣,似乎在尋覓昔日的春光。春風給人的感覺是“拂面”,而夏風則多了幾分暖意,“熏”字用于此,又畫上了夏的符號,“熏”字還體現出風正在極盡能事,渲染出夏的感覺,改變著周圍的一切。作者以簡約的筆觸勾畫出了一幅夏之將至的圖景,物象選擇典型、自然,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春山草閣圖 賀天健
下闋作者表達自己的見解。“休歌金縷勸金卮,酒病煞如昨”是他對別人的規勸,這確實語出驚奇,唐代就已流傳“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提醒人要珍惜時光,不要虛度光陰,“一年之計在于春”,而現在都已是春去夏來,更應該有自己的計劃。但是作者卻主張嗜情縱酒,不醉不歸,且日復一日,永無休止。天天在觥籌交錯中度過,留得一身醉。這完全是自甘墮落的主張,對生活充滿了消極迷茫,讓人心存疑問。
結尾句作者寫下“簾卷日長人靜,任楊花飄泊”,輕輕一筆,畫出了一道清淡、幽靜的風景:夏日長長,人兒無聲,楊花來去,又是無蹤?!昂熅怼北砻髦魅斯苍谛蕾p簾外的景致,這種欣賞實際給了讀者一種回答:不去追求,不去糾纏,任憑春夏各自流。的確,作者是明智的,春終究會逝,“縱岫壁千尋,榆錢萬疊,難買春留”(萬俟詠《木蘭花慢》)。何必過于執著?不如釋放懷抱,任楊花去留,隨春游走。這就對上片的“消極”做出了解釋。
作者的這種對待春的觀念其實也是他的一種生活態度和人生哲學,蔣元龍是以特科入官的,說明他很有才華,他一生的官職是縣令,歸宿平淡,也許有人會懷疑他的才能,但有誰會想到這也許就是他想要的生活,雖然平淡,但是簡約一生,單純似水。難道非要糾結于宦海沉浮、鉤心斗角中才叫實現人生價值嗎?人的選擇適得其所,足矣!
當然,作者心中也許是有憂愁的,他的醉酒或許就是一種逃避,但是最后一句的回答很堅定:“任楊花飄泊”,“任”即任憑,隨意,作者內心是沒有心結的,他選擇的是擁有一方心靈之所,豁達自然,任憑心的方向,無所牽絆。
這首詞簡約自然,主題是春逝,卻突破了以前那種春愁與春思,作者將自己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展現出一種平靜與超脫,帶給人以深深的思索。難怪近代俞陛云評論:“當盡春花飛,依然病酒;而決不作傷春語,如誦淵明詩,氣靜神怡,令人意遠?!?《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張雅莉)
集評 明·潘游龍:“字字初夏。”(《古今詩馀醉》卷七)
清·黃蘇:“第一闋言春花老謝,蝴蝶猶解戀人;次闋言不需勸酒,天下唯靜者能觀人,閑者自閑,漂泊者自漂泊者耳,翛然有物外化之意,斯為淡遠。”(《蓼園詞選》)
鏈接 宋代科舉的“恩科”——特奏名。宋代科舉,凡發解試合格的貢士,于禮部試遭黜落或殿試不錄者,許累積前后應舉試次數,并參考其年齡高下,直接參加附試(于殿試之次日舉行)稱“特奏名”。開寶三年(970),始命應試十五舉嘗終場的舉人,各賜本科出身,但下不為例。景德二年(1005)殿試,始分進士科合格舉人為及第、出身或同出身三等。諸科舉人賜同學究出身。英宗至徽宗朝,始分五等。特奏名所賜官皆為試官、攝官或散官,得守選后注官,但畢竟取得了科舉出身的資格,獲得了入仕的機會。
上一篇:《兩宋詞·秦觀·好事近》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胡銓·好事近》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