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送君不可俗,為君寫風竹。
君聽竹梢聲,是風還是哭?
若個能描風竹哭①?古云畫虎難畫骨②。
【注釋】
①若個:誰,哪個。②“古云”句:《元曲遜孟漢卿《魔合羅》一:“你知道我是甚么人?便好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評說】
本詩選自徐渭《徐文長三集》卷五。
箑(jie),就是扇子,徐渭在扇面上畫風竹一幅,為朋友子甘送行。在題詩中,他獨出胸臆,以一語雙關的手法,辛辣地諷刺世情。
蘇軾詩嘗謂:“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於潛僧綠筠軒》)而今朋友遠行,畫家自不會如凡夫俗子般贈錢饋物,唯畫風竹一叢,以示高雅超然。單從扇面而言,竹是靜止不動的,當然聽不見聲響,也就更難以知曉“風竹”之意。畫家通過題畫詩,不但使人聽到了風穿竹林,嘯打枝葉,更啟發人思索豐富的言外之意,畫外之音。“君聽竹梢聲,是風還是哭?”這是一個無疑而問,如果真是風聲,此問豈非多余。至于竹子為何而哭,我們不妨看一看下面幾首詩:
日長苦難度,墨君借以遣。細葉莫生風,風波世上滿。(《水墨竹枝》)
紙畔濡毫不敢濃,窗前欲肖碧玲瓏。兩竿梢上無多葉,何自風波滿太空? (《竹石圖軸》)
郡城去海不為遙,墨籜淋漓似郁蛟。莫遣風來吹一葉,恐于箋上作波濤。(《畫竹》)在這些詩中,徐渭早已將竹擬成人,成為自己和朋友的化身,象竹一般的正直之士,并沒有太多的枝葉,無故會招惹如許的風波,空有滿腹經綸和報國之志,而無人賞識,命運猶如風吹飄蓬,流落不定。在詩中,“風波”、“波濤”又暗示著社會的兇險與風波隨處可見,稍有風起,就更推波助瀾,而廣大的民眾卻在這“風波”中遭受著更大的苦難。因而,在竹子的哭聲中交織著畫家與朋友心照不宣的懷才不遇之痛,也孕含著百姓蒼生的疾苦。
到詩的最后,畫家還不忘再次向朋友暗示自己的良苦用心。雖然世上無人能畫風竹之哭聲,正如古語所謂“畫虎畫皮難畫骨”,我只有以題詩畫出“虎之骨”,讓你不但知畫,更知其中之心志和情意。
徐渭的這一良苦用心,為鄭板橋所體察,他在任職濰縣時,竟也從風竹聲中聽出了民瘼,這便是他的名作《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上一篇:《跋褚模《蘭亭序》》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附畫風竹于箑送子甘題此》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