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劉克莊·木蘭花慢》劉克莊
劉克莊
送鄭伯昌①
古人吾不見②,君莫是、鄭當時③。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名動京師④。諸公任他袞袞,與杜陵野老共襟期⑤。有客至門先喜⑥,得錢沽酒何疑⑦。昔年連轡柳邊歸⑧。陳跡恍難追。況種桃道士,看花君子⑨,回首皆非。相逢故人問訊,道劉郎、老去久無詩。把作一場春夢⑩,覺來莫要尋思。
注釋 ①鄭伯昌:作者同里相交近二十年的友人,宋理宗端平、嘉熙間在朝廷任職,以剛直敢諫著稱。②“古人”句:《南史·張融傳》:“(融)常嘆云: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③鄭當時:《史記·汲鄭列傳》載,鄭漢景帝時為太子舍人,對待故人唯恐不周全。武帝時為大司農,客無論尊貴還是貧賤皆以禮相待,得到許多人的稱贊。④“躬耕”二句:《法言·問神》:“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⑤“諸公”二句: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文廣先生(鄭虔)官獨冷……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鬢如絲。日糴太倉五升米,時赴鄭老同襟期。”袞袞,眾多。杜陵野老,杜甫。共襟期,知己朋友聚會暢談。襟期,情懷抱負。⑥“有客”句:唐韓愈《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⑦“得錢”句:唐杜甫《醉時歌》:“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⑧柳邊:代指朝廷。唐杜甫《晚出左掖》:“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仇兆鰲注引《文昌雜錄》:“唐殿庭多種花柳。”⑨“種桃道士”二句: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引,劉任屯田員外郎時,玄都觀中還沒有花。后來被貶官外放,十年后回京,看到觀中滿是桃花。不久又被外放,十四年后回京重游,觀內空蕩蕩的,一棵樹都沒有。因此寫詩來諷刺人事變遷:“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⑩把作:當做。春夢:《侯鯖錄》載,蘇軾貶昌化,送飯田婦云:“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
鑒賞 鄭伯昌是劉克莊多年的好友,以剛直敢諫著稱。這首詞即為送別他而作。
上片贊揚鄭伯昌的品格。他的德行,千載之下,難有人能比。劉認為只有古代的先賢名士才能與他相媲美,便嘆一句“古人吾不見”。鄭當時是西漢名臣,以愛賢、敬賢、薦賢而著稱,詞人把鄭伯昌比作鄭當時,正是稱贊他有古人的風范。接著又將他比作古代的鄭子真,雖然隱居山里,但其高風亮節仍然“名動京師”,正切合“以臺郎征,堅臥固辭,上嘆其高,出節近畿”(《鄭伯昌吏部祭文》)之事。鄭伯昌雖然享有盛譽,他卻對這一切十分淡泊,不羨慕公卿貴胄的名利權勢,卻單單向往杜甫的襟懷與心境。所以他只愿與知己朋友聚會暢談,無所不言。他接待朋友亦是用最樸素的方式,有客至門時,一心歡喜,拿出自己微薄的積蓄來款待他們。“得錢沽酒”寫出了鄭伯昌的平民作風,其清正廉明由此也可窺一斑。
下片送鄭伯昌之任。先回憶昔年與鄭一起罷官返鄉的情景,抒發往事如煙的感慨。詞人以傷感的筆觸描寫了朝廷的人事變遷。“種桃道士”,“看花君子”,借用劉禹錫當年屢次貶官,卻始終剛正不屈的故事,表達了人事錯忤的辛酸。接著詞人叮囑鄭伯昌,赴任時如果遇到了過去的朋友,問起詞人的情況,就說他已經不再有當年寫詩諷刺新貴的激情了。從這里可以感受到英雄垂暮的悲哀。詞人看慣了世間的悲歡離合,也看慣了朝廷的人事變遷,這一切都猶如一場春夢,醒來時,只余下虛無,回憶時,又徒惹傷心。于是結片“莫要尋思”流露出詞人欲思量,卻又不愿思量的矛盾心情,一種復雜的心緒滲透其中。
這首送別詞,一方面贊揚鄭伯昌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卻寄托了自己平生波折到老的悲愴心境。以古代同姓賢人的典故入詞,與事切合,引用巧妙,增加了這首詞意韻的深度。(常迎春)
柴門送客圖 【明】周臣 南京博物院藏
上一篇:《兩宋詞·周密·木蘭花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炎·梅子黃時雨》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