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廣西壯族自治區·疊彩山(風洞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疊彩山又名風洞山,位于桂林市區偏北,其山石層層橫斷,重重相迭,如迭著的彩緞,故名。它位于漓江之濱,是桂林市內風景薈萃的地方,佇立峰頂,俯瞰全城,極目千里,山水之美,盡收眼底。其最奇特之處為風洞。此洞位于山腹,南北對穿,前后開敞如廳,中間僅能過人,四季有清風,清幽別致。有疊彩樓,四面開敞,綠蔭覆蓋,明月峰頂,景色迷人。
疊彩山
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幾紅。
江流寒瀉玉,山色翠浮空。
百越薰風里,三湘夕照中。
行藏仗忠信,六合本同風。
[詩名] 訪疊彩巖登越亭
[作者] 朱晞顏,字子淵,宋安徽新安人。紹熙、慶元間先后任廣西轉運使,經略安撫使。在桂五年,注重水利,整修風景。疊彩山、龍隱巖、伏波山、南溪山均有其題刻。
[注釋] 越亭:即疊彩山上的于越亭,建于唐代會昌年間,今在原址上重建于越閣。●江流句:言清冷的江流,如同奔瀉的一江碧玉。●百越:古代稱兩廣一帶為百越之地,那里的民族稱百越。●薰風:夏天的風。●三湘:泛指與桂林毗鄰的湘南一帶。●行藏:行為舉動。●六合:天地四方。此句有“天下一家” 的意思。
兩洞由來一洞分,空林石室氣氤氳。
懸崖幾處虬蟠像,削壁千尋鳥篆文。
[詩名] 游風洞山 (全詩8句)
[作者] 楊芳,明代四川巴郡人,曾任兵部右侍郎。萬歷年間來桂,在疊彩山、伏波山、龍隱巖有多處題刻。本詩刻在風洞北口北牖洞。
[注釋] ●氤氳:形容云霧彌漫。●虬蟠:相傳為古代一種有角的小龍。●鳥篆:文字的一種,為鳥形的古篆,傳為蒼頡所造。虬蟠與鳥篆均形容山形的彎曲。
嵯峨怪石倚云間,洞鎖煙霞六月寒。
我到登臨花正好,憑欄指點幾回看。
[詩名] 登疊彩山
[作者] 劉臺,字衡中,明代四川巴縣人,進士出身,明正德七年 (1512年) 以南京禮部郎中任廣西按察副使。此詩刻在疊彩山風洞。
[注釋] ●洞鎖句:洞,即風洞。風洞位于疊彩山半山腰,地勢較高,常為山嵐霧氣所縈繞,故稱“洞鎖煙霞”。風洞中長年清風習習,雖在盛夏,久立則不勝寒,乃疊彩山奇勝。
泱泱天大風,誰知生此洞。
古劍劈山開,千年不合縫。
我身傴僂入,風迎更風送。
游畢再登高,出洞如出夢。
[詩名] 游風洞登高望仙鶴明月諸峰(全詩24句)
[作者] 袁枚,這本詩刻在疊彩山石壁上。
[注釋] ●泱泱:宏大、深廣之意。《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傴僂:身體彎曲,彎腰。
古洞穿山腹,天風六月寒。
危欄憑樹杪,飛閣聳云端。
智勇五年竭,山河半壁殘。
巖前雙烈士,熱血幾曾干。
[詩名] 風洞山吊古
[作者] 施彰文,清廣西蒼梧人,字美蘅,號香海。此詩是憑吊明末瞿式耜、張同敞堅持抗清,死守桂林5年,城破而死的烈士。
[注釋] ●六月寒:風洞南北對穿,涼風習習,天風吹來,六月生寒。●危欄、飛閣句:形容山上疊彩樓、越亭之勝。●智勇句: 瞿式耜、 張同敞抗清5年,竭盡智勇。●山河句:意謂當時只剩下半壁河山,實現恢復明朝的愿望已無希望。●雙烈士:指瞿、張二將最后在疊彩山、風洞巖前被殺害。
漓江下瞰凈如練,水底倒插青芙蓉。
紅樹人家秋瑟瑟,夕陽臺榭煙濛濛。
座中起舞屬佳客,天際遺音送去鴻。
欲乞洞中一片石,為傳此意留無窮。
[詩名] 同張雪川登疊彩山風洞
[作者] 李秉禮,字敬之,號七松老人,原籍江西臨川,乾隆、嘉慶年間寄寓桂林,有詩名,袁枚甚推重之。
[注釋] ●漓江下瞰:是下瞰漓江的倒裝句。●青芙蓉:比喻青色山峰,此指疊彩山。●紅樹:楓樹。●屬佳客: 屬意、邀請貴客。
白云招我上層巔,無數奇峰落眼前。
四面林嵐供畫本,萬家煙火映山川。
佩壺會影聯翩集,叱犢春聲遠近傳。
酒候花天良不負,盡取景物作吟箋。
[詩名] 游疊彩山
[作者] 宋宴春,字小梅,清代奉新(今
浙江奉新) 人。此詩刻于風洞前之景風閣。
[注釋] ●層巔:山頂。●供畫本:陳列畫幅。●壺: 樂器,瓦鼓。《周禮·秋官》壺涿氏注:“壺, 謂瓦鼓。”●叱犢:叱喝牛。●春聲: 指春天農忙時, 一片趕牛的叱喝聲。●酒候花天: 指正是飲酒的時候、賞花的季節。●良不負:實在不要辜負。●吟箋: 詩篇。
奇石嵯峨古渡頭,訾洲紅葉桂林秋。
洞中穿過高樓望,人在荊關畫里游。
[詩名] 風洞題壁
[作者] 張寶,字仙槎,江蘇南京人,道光進士,曾任臨桂教諭。
[注釋] ●古渡頭:即疊彩山東麓的木龍古渡。●訾洲句:訾洲即漓江中的訾家洲,古時文人雅士游宴之地。舊時洲上楓樹甚多,深秋時遠望,一片紅色。●洞中句:洞,指風洞。高樓,指景風閣。為唐時建筑。日軍侵桂時,閣被焚毀。●荊關:指五代后梁時善畫山水的兩個畫家荊浩與關仝。
上一篇:關于描寫《福建省·廈門》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湖北省·古琴臺》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