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
朔風吹葉雁門秋,萬里煙塵昏戍樓。
征馬長思青海上,胡笳夜聽隴山關。
《涼州歌》即《涼州詞》。本詩內容寫邊城將士面對戰事蔓延不息而時刻戒備的精神狀態。
詩以即景開端,點染出特定的地點、時令。在北方的雁門關一帶,朔風勁吹,樹葉搖落,呈現出一片濃重的秋氣,正是戰爭爆發的季節。雁門關在今山西北部代縣雁門山上,東西山峰峭拔,中間道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為出入要道。自古為戍守重地,唐代設為關防。秋主兵象,古代征伐多在秋天。雁門關的大風是有名的,張仲素亦有“朔風飄飄開雁門”詩句。第二句承“秋”。在廣漠的邊境地區,戰事已蔓延開來,以致連戍守的瞭望樓也被籠罩在黑沉沉的塵埃之中,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這句并非對眼前景象的紀實,而是戍邊將士對形勢逼人的感受。這樣,才能使“萬里煙塵”與上戍樓觀看相連,也才好與下面三、四句的回憶相接。
三、四句拋開眼前,轉入對以往戰斗歲月的回憶。一是回憶在青海湖上的戰斗。不寫人,而寫“征馬”。戰馬經常不忘在青海湖一帶縱橫馳騁的情景,現在急欲奔上戰場不言自明。作品以“征馬”襯托征人,藝術效果極好。另一是回憶隴山一帶的戍守。隴山在今陜西隴縣以西,是關中西面的重要屏障。隴山以西(隴右)自古是戰場。“胡笳”是西北少數民族的管樂器,其音悲涼,古時軍中用以夜晚靜營的號令。只有過去打了勝仗,守御有方,才能成為美好的回憶。通過對兩地戰斗、守御的一往情深的懷念,目前將士們所具有的沖鋒陷陣、穩操勝券的精神準備便生動地表現出來了。三、四句所表現的心理內容,正是對上面“萬里風煙”的絕好回答。一旦戰火延燒到了跟前,奉命迎戰,定將取勝。三、四句呈現的兩幅畫面,極富審美特征,比直接說出情志來高明多少!
這首詩采用了“印象聯綴”的結構方式。除第一句外,其他三句都不是現實情景的寫實狀態,而是飽和著作者情緒感受的審美意象。第二句是雁門關外廣大地區敵情的感覺,第三句是青海沖鋒的感覺,第四句是隴山守備的感覺。三處空間,三種心理意象,三種美感造型。作者把這三種跳躍的意象聯結起來,形成深遠的意境,產生了巨大的藝術力量。如果只是從一個固定的角度摹寫客觀情景,就會筆墨膠著,很難把不同時、地的情景集中于一個畫面。劉勰指出:“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這首詩的作者正屬“獨照之匠”。
上一篇:陳玉蘭《寄夫》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無名氏《哥舒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