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洪瑹·菩薩鬘》洪 瑹
洪 瑹
宿水口①
斷虹遠飲橫江水②。萬山紫翠斜陽里。系馬短亭西③。丹楓明酒旗。浮生長客路④。事逐孤鴻去。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
注釋 ①水口:即水口鋪,集鎮(zhèn)名。在安徽來安縣南,距長江不遠。②斷虹:若斷若續(xù)的彩虹。橫江:長江。③短亭:古時設在路旁的亭舍。唐白居易等編《白孔六帖》卷九云:“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④浮生:謂世事無定,生命短促。
瀛山圖 【宋】 王詵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安徽來安縣南三十里的水口鋪在來安水東岸,是當?shù)氐乃懡煌ㄒ溃彩钦魅寺每统=?jīng)之地。這首詞是秋日行役途中投宿水口鋪客舍所作。詞人即景抒情,抒發(fā)了羈旅幽思。
全詞語句明曉,詞義簡練。篇中語句明白曉暢,沒有雕琢痕跡,但遣詞用字也極見工夫,含有深意。上闋“斷虹遠飲橫江水”中的“飲”字,有“追逐”之意,動感十足。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云:“詞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際,此中消息,正復難言。”可見這種追逐,寫出了由近而遠的景致,極見層次感。“丹楓明酒旗”句中的青旗、紅楓色彩明麗,相互映襯,靜謐中透著一絲動感。
下闋“人閉門”三字是有“我”之境,反襯了作者抑郁在胸,無人訴說的憂思。此句也與李重元《憶王孫·春景》詞的結句“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闋換頭“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鴻去”二句,謂詞人奔走仕途,一事無成。“浮生”語出《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表示了對仕途的厭倦。“事逐孤鴻去”,以失群之孤鴻自喻,表明往事不可追尋,已逝之時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兩句說明作者在外已不知漂泊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嘗盡了千愁萬苦。暮色降臨,他只有點上寒燈,閉門獨坐。唐馬戴《灞上秋居》詩有句云“寒燈獨夜人”,詞境與此相似,都給人一種凄涼悲愴之感。
此詞含蓄委婉,情景交融。起句作者遠眺斷虹飲水,描寫彩虹斜陽等意象的色調比較柔和,心情也比較平靜,待到“月黃昏”之時,作者閉門獨坐,寒燈相伴,畫面色調凄冷,心情也轉而抑郁。
全詞意象鮮明,畫面精致。詞中先后出現(xiàn)了“斷虹”“斜陽”“短亭”“酒旗”“孤鴻”“寒燈”等一系列鮮明的羈旅意象,時間從傍晚到深夜,色調由柔和逐漸凄冷,情感也由恬靜轉向孤寂。雨后初晴,彩虹與夕陽明滅相映,客舍旁的酒旗隨風舒展。彩色的虹、紫中帶翠的山嶺、青色的酒旗、紅色的楓葉等畫面色彩斑瀾,絢麗多姿,詩意盎然。而遠望孤鴻消逝,天色漸暗,一燈如豆的凄清意象又表達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失意之情。
全詞上闋寫景,下闋著重抒情,從日落黃昏到月亮升起、點燈閉門就寢,將客中之所見、所感生動具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意象生動,意境深婉,意蘊悠長。(李飛躍)
集評 清·李調元:“‘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可謂腐朽神奇。”(《雨村詞話》卷三)
上一篇:《兩宋詞·康與之·菩薩蠻令》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姜夔·齊天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