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至廣陵于馬上作詩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
誰云江水廣,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
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筑室都徐方。
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
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作者簡介 曹丕(187—226年),字子恒,曹操之子。216年(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魏太子,二十五年代漢獻帝自立,稱魏文帝,在位七年。曹丕后段生活在赤壁之戰奠定的天下三分局面中,過著貴公子、王太子和帝王的生活,政治上缺乏曹操的雄才大略,而追慕無為之治,實行了諸如輕刑罰、薄賦稅、禁淫祀、簡葬祭的開明措施。曹丕的文學素養豐厚,著有《典論》,其中僅存的《論文》,是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流傳有詩歌40首,雖氣魄蒼勁不及乃父,文采也不及其弟曹植,內容多取材于“閭里小事”,如征人思歸,男女別離等,少數能反映社會的貧富不均,明顯傾向于民歌化。語言和文字風格受樂府歌謠影響,近乎口語而不加雕飾。
題解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載:黃初六年(225年)“八月,帝遂以舟師自譙循渦入淮,從陸道幸徐。九月,筑東巡臺。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余萬,旌旗數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亦有記載“謂吳兵強而退也”。故此詩為作者在廣陵故城所作。廣陵,郡名,臨長江,是軍事重鎮,故城在今江蘇揚州市東北。
簡析 《至廣陵于馬上作詩》寫于作者逝世前一年。詩中前八句先點明觀兵之地面臨浩蕩長江,魏軍甲兵堅銳,士氣高昂,大江天塹不成障礙。以下筆鋒一轉,用多于前面幾乎一倍的字句表達自己的愿望,即主張不戰而屈吳國。為此須在靠近前線的地方筑室聚民,發展農業生產,從而減輕將士的征戰、戍守之苦。總之,無論是因為天寒水凍,還是吳軍有備,曹丕停止了軍事進攻。最后四句或許涉嫌標榜,但也符合作者性格。該詩一反作者多寫勞人思婦的內容和民歌化的風格,意境開闊雄壯,文字古雅,屢用典故,可謂意外之筆。
上一篇:《拔蒲(二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植《仆夫早嚴駕》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