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②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③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④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⑤
【注釋】 ①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又稱元宵。②“東風”句,形容元夕燈火,語本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星如雨:也指燈火,語本《左傳·莊公七年》:“星隕如雨。”③寶馬雕車:裝飾華美的車和馬。鳳簫:簫的美稱。玉壺:指月亮。唐·朱華《海上生明月》詩:“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魚龍舞:指魚燈、龍燈等各呈異彩。④“蛾兒”句:這三件都是婦女頭上所戴之物。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雪柳……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⑤驀(mo莫)然:忽然。闌珊:零落,冷落。
【譯文】 象東風吹開了千樹繁花,滿城的花燈真叫人應接不暇。絢麗的焰火光芒閃爍,好象是滿天星斗雨點般灑下。陣陣香風從大路撲過來,那是富貴人家的華麗車馬。悠揚的鳳簫聲吹響了,玉壺般皎潔的月輪漸漸西斜。各樣燈彩飛舞如魚龍鬧海,一直延續到天明才罷。
節日的婦女們打扮得多奢華,把蛾兒、雪柳、黃金縷兒滿頭插。她們談笑風生,儀態姣美,帶著陣陣香氣經過我的眼下。我在人群里尋找意中人,望上千百次都不見,真把人急煞!忽然,我在無意之間一回頭,卻在燈火稀少的角落發現了她!
【集評】 清·彭孫遹:“辛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秦、周之佳境也。”(《金粟詞話》)
清·陳廷焯:“艷語亦以氣行之,是稼軒本色。”(《詞則》)
清·譚獻:“稼軒心胸,發其才氣,改之而下則獷。何嘗不和婉!起二句賦色瑰異。”(《譚評詞辨》卷)
近代·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人間詞話》)
近代·梁啟超:“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蘅館詞選》丙卷引)
現代·俞平伯:“上片用夸張的筆法,極力描繪燈月交輝、上元盛況。過片說到觀燈的女郎們。‘眾里尋他’句,寫在熱鬧場中,羅綺如云。,找來找去,總找不著,偶一回頭,忽然在清冷處看見了,亦似平常的事情。結尾只用‘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語,即把多少不易說出的悲感和盤托出了。”(《唐宋詞選釋》下卷)
【總案】 此詞寫作時地難以確考。我們只能根據作者門人范開編定的《稼軒詞甲集》大致推測其為淳熙十五年(1188)以前所作。有人據詞中熱鬧場面的描寫認為它是稼軒任職臨安時所作,這也只是一種推測,不足憑信。因為宋代元宵燈事之盛,各大城市及人口稠密之區皆然,不獨京城如此。也有可能是作者在某一城市觀元宵燈市時所寫。前人評語中,彭孫遹所謂“周秦之佳境”云云,僅僅看到其風格上亦能婉美清麗的一面,如加上梁啟超在托意上的評點:“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則思想內容與藝術表現兼到,就全面了。
上一篇:姜夔《霓裳中序第一》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克莊《風人松福清道中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