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歸有光2
婢,魏孺人媵也。3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4,葬虛邱5,事我而不卒6,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7,曳深綠布裳8。一日天寒,爇火煮葧薺熟9,婢削之盈甌10,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11,孺人又指余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12,吁! 可悲也已!
1寒花:婢女名。志:通“誌”,記。2歸有光(1506-1571):明代文學家,號震川,著作有《歸震川集》。3魏孺人:歸有光前妻魏氏。明代七品官的妻子封孺人。媵(ying):陪嫁的女奴。4嘉靖丁西:即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嘉靖:明世宗年號。5虛邱:地名,在江蘇省昆山縣。6事:服事、侍奉。卒:終了。7鬟:環形發式。 8曳(ye):拖著。 裳:下衣,指裙。爇(ruo):燒。 葧(bi)薺:即荸薺。10盈:滿。甌(ou):小瓦盆。11冉冉(ranran):慢慢地。12奄忽:迅速。
【析點】 婢女寒花去世,平等而深情地寫這篇“葬志”來悼念,這是歸有光的可貴處。這篇葬志中,歸有光以主要篇幅寫寒花十年前的種種瑣事:初媵時垂雙鬟、拖綠裙的外貌;端荸薺而去時天真嬌憨的情態;吃飯時靈活顧盼的目光。約略數筆,一個可愛的少女形象躍然目前。幾件瑣事都寫到他的妻子。其時,他的妻子已先寒花四年而亡,因此這篇葬志也是歸有光對亡妻的追憶,對舊日和諧的夫妻生活的懷念。
寫往昔樂事,正見今日之悲涼;寫往昔溫馨,更見今日之孤寂。往昔與現在、和美與哀傷,形成巨大的反差,有著很強的抒情效果。
這篇葬志本沒有什么廣闊深刻的社會內蘊,但寫家庭日常小事卻不流于瑣屑平庸,以透過生活瑣事傳達深情真意而取勝,也贏得了后世的讀者。
上一篇:《寒亭記》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小港渡者》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