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吳文英·唐多令》吳文英
吳文英
惜 別
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①。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②。花空煙水流。燕辭歸③、客尚淹留④。垂柳不縈裙帶住⑤,漫長是⑥、系行舟。
柳鴉蘆雁圖 【宋】 趙佶 上海博物館藏
注釋 ①颼(sōu)颼:風吹蕉葉之聲。②年事:往年的情事。③燕辭歸:三國魏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吾客游多思腸。”④客尚淹留:三國魏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⑤縈:拘牽,牽掛。⑥漫:徒然,空空地。
鑒賞 這首詞相較于吳文英其他的詞作而言寫得比較直白,“《唐多令》幾于油腔滑調,在夢窗集中最屬下乘”(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但與其他詞人的詞作相比起來,這首詞仍有它的可取之處,動人之處。
詞首設問道:什么情況下最使人愁呢?是離人的心上籠罩了寒秋。此詞的創新之處在于“心上秋”三字飽含著的情景交融,因心中有悲所有秋景蕭瑟;又因秋景蕭瑟而更增愁心。另外“秋”加心上下結合而成“愁”字,很新巧地運用語意學拆字合字,點明了愁上加愁的意蘊。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詞人以眼前景物而抒發的感情。雨打芭蕉,常常代表著愁苦之景。比如杜牧《八六子》:“聽夜雨芭蕉,驚斷紅窗好夢。”馮延巳《憶秦娥》:“風漸漸,夜雨連云黑。滴滴,窗下芭蕉燈下客。”化用前人詞意,又推進一層:縱然晴晝無雨,僅僅是芭蕉在秋風中的搖曳,也令人蕭瑟生悲。“不雨也颼颼”中的“也”字,就牌調來看,應屬襯字。在這首詞之前,詞中一般都沒有增襯現象,此處出現襯字,可以說已經開始了一種由詞向曲過渡的趨向。“颼颼”是情緒與外界景物的凝合,是主觀情感向外部世界的投射。“都道晚涼天氣好”一句寫得直白,但一個“怕”字,從側面透露出愁懷,對往日情事無法忘卻,亦無計排遣離愁的痛楚。
下闋拓寬一步,展示心靈情狀和深層意緒;往事消逝,繁花空落,心境也空寂冷落,年華與春花都隨著逝去的煙水漂流。“年事夢中休”直抒詞人胸臆;“花空煙水流”化用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將描繪和比喻都形象化了,“意”與“象”互補融合,建構出一個完滿的詩的國度,將種種“年事”一筆帶過。而“夢”“休”“花”“空”“煙”“水”“流”,字字都給人一種轉瞬即逝、虛無縹緲、難以把握的感覺,沾染著離愁別恨和對往事的感慨。“燕辭歸,客尚淹留”則從正面點出離愁,看似在說時光流逝,燕子離去,而自己仍滯留在杭州,實則以“燕”借喻亡姬,一歸一留,兩相比照,充滿了無可奈何的悔恨與哀怨。“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進一步點明事與愿違的無奈。“裙帶”也借代亡姬,垂柳牽不住裙帶,行舟也被柳絲系住不發,其實是想說自己難于留住姬人。“柳不系姬之裙帶而使留,乃反系客之行舟而使住,何其顛倒耶?”(楊鐵父《夢窗詞選箋釋》)(王喆)
鏈接 詞中的“襯字”。在詞調詞體規范穩定的樂律格律所允許的范圍內增加的字詞,謂之襯字。襯字的運用主要是為了使聲情的表現更和諧優美,或者是為了使思想感情的表達更生動準確。前一種情況的襯字,可能更多地出自于歌唱者的臨場發揮或演唱個性,尤以敦煌民間詞中為多;后一種情況的襯字,大多出自以思想內容為重而富于革新精神的詞人,尤以柳永、蘇軾等人為代表。如敦煌寫本曲子詞《菩薩蠻》云:“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菩薩蠻》一調的規范句式是:上片為“七七五五”,下片為“五五五五”。而上引這首敦煌曲子詞在字句上就略有出入,如上片三、四兩句各多出一字、二字,下片末句又多出二字,多出的字詞即可視為“襯字”。如果把它們去掉,并不影響基本意思,但是有了它們,不僅于樂律格律沒有沖突,而且在歌唱或吟詠時聲情的表達顯得更諧美更暢達。唐宋文人詞一般多謹守格律,襯字的運用并不普遍。歷代詞論對“襯字”也有不同理解,清代萬樹《詞律》甚至反對“立襯字”一說。(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鄧剡·唐多令》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和凝·天仙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