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傳寄遠書。
深密伽陀枯戰筆,真成相見問何如。
風前橄欖星宿落,日下桄榔羽扇開。
照默堂中有相憶,清秋忽遣化人來。
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癡。
一天月色為誰好,二老風流只自知。
黃龍山在今江西修水,宋代慧南禪師在這里建立了禪宗七宗之一的黃龍派。清老即靈源惟清禪師,與黃山谷均為黃龍袒心禪師法嗣,二人交誼甚厚。黃山谷曾在一首詩中稱贊惟清道行很高:“靈源大士人天眼。”(《自巴陵略平江臨湘入通城,無日不雨,至黃龍奉謁清禪師……》) 又在《黃龍清和尚真贊》中說: “黃河徹底凍,白發通心白。雖有顧陸手,百巧畫不得。”對他的風儀也很仰慕。惟清說禪,主張除去“偷心”,強調禪師應以 “鉗錘妙密”(精通禪宗奧秘) 去對除徒眾的 “偷心”。(《五燈會元》卷十七)崇寧元年(1102年)黃山谷曾到黃龍山為惟清改定《南昌集》,次年被貶宜州(今廣西宜山),崇寧三年(1104年)到貶所,這三首詩是當年秋天在宜山寫的。崇寧四年 (1105年) 他便逝世了。
第一首寫收到惟清來信時的心情。伽佗有兩義,一指良藥,《六十華嚴經》十說:“譬如伽陀藥,消滅一切毒。”二指佛經中有一定格式的 “偈頌”文體。“深密伽陀”,借指惟清的來信,含有稱頌來信宣示了深奧細密的禪道且文字美麗,對自己大有幫助的意思。戰筆,指惟清書寫之筆。枯,干、禿的意思。又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這首詩的意思是:正是中秋之月普照千山萬水的時候,收到了你的遠方來信。看到你那宣示深密禪道的美麗文字,想到它一定耗費了你不少精力,寫干寫禿了你的毛筆,這真使我動了前往探問之情。
第二首感謝惟清派人前來探望。化人,語出 《列子》: “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翻譯名義集》稱: “周穆王時,文殊目蓮來化,穆王從之,即《列子》所謂化人者也。”它一般用來指由神佛自己或憑其神力變化出來的人。在本詩中指惟清禪師派來探問的人。又據《僧寶傳》,惟清禪師曾居照默堂。這首詩的前兩句寫廣西宜山亞熱帶風光和自己生活的單調寂寞: 早上,我沐浴清風,看著星星從橄欖樹梢落下; 傍晚,我看著西下的太陽從桄榔樹葉間透出羽毛扇般的光芒,生活十分單調寂寞。后兩句寫居住在照默堂的惟清禪師憶及自己,忽然在清秋時節派人來探望。“忽遣”二字表達了詩人喜出望外之情。
第三首類似禪門的“頌古詩”。“頌古詩”是禪人參究公案有所得,為發明、宣傳公案的意義,借古事古語說自己的體會而作的詩。“公案”是禪宗用來判斷是非迷誤的前輩祖師言行范例。丟舍“自性”向外求佛,禪宗叫 “騎驢覓驢”,《傳燈錄》: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 又據禪宗公案記載: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隨侍(馬祖)玩月 (賞月)次。師(馬祖)問: ‘還恁么時如何?’ 堂曰: ‘正好供養。’ 丈說: ‘正好修行。’ 泉拂袖便行。師曰: ‘經入藏(西堂智藏),禪歸海(懷海百丈),唯有普愿(南泉普愿),獨超物外’”(《五燈會元》卷三)。馬祖既否定了西堂對月而尋思 “供養”的觀點,認為他太重經教,又否定了百丈對月而屬意“修行”的說法,認為他太重禪修; 只贊許拂袖便行的南泉,稱他“超然物外”。黃山谷這首詩表明他已悟出禪不能向外求,也不能從概念求,只能以超然物外之心求的道理。所謂 “一天月色為誰好?二老風流只自知”,寫出了馬祖、南泉于禪有會于心、兩心相印的情狀,有一種超邁的風韻,也包含著一種難言的寂寞。另外,據《詩話總龜》載: 杭州辨才長老退居龍井,不復出入。子瞻 (蘇軾)往見之,嘗出至鳳凰嶺。左右驚曰:“公復過老溪矣!”辨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因作亭嶺上,名曰 “過溪”,亦曰 ‘二老’。這個故事表達了僧俗交往的喜悅之情。黃山谷非常熟悉杜甫詩,對這椿軼事也可能有所聞。因而,這首詩的后兩句,也隱含著贊賞清老與自己的交誼的意思。
這三首詩,既記載了黃山谷與惟清禪師的友誼,又表達了黃山谷自己對禪道的體會,是情真意深之作。
上一篇:禪詩《寄題沙溪寶錫院》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尋周處士弘讓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