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李煜·一斛珠》李 煜
李 煜
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①。向人微露丁香顆②。 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③。 羅袖裛殘殷色可④。杯深旋被香醪選⑤。繡床斜憑嬌無那⑥。爛嚼紅茸⑦,笑向檀郎唾⑧。
注釋 ①沉檀:化妝時涂抹在嘴唇上的深絳色唇彩。輕注:輕輕地涂抹。些兒個:唐五代時期的口語,相當于一點兒的意思。②丁香顆:指女子的舌尖和牙齒。③櫻桃:指美女的櫻桃小口。孟棨《本事詩·事感》錄白居易詩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④裛(yì):被液體沾濕。 殷色:紅色,詞作中指打翻在衣裙上的殘酒之色。 可:有“無所謂”“不礙事”之意。《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可,輕易之辭。引申之則猶云小事也;不在意也。薛昭蘊《浣溪沙》詞:‘瞥地見時猶可可,卻來閑處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仙鄉。’”⑤旋:很快。香醪(láo):甘香的美酒。涴(wò):污染。⑥無那(nuó):無可奈何的樣子,在本詞中指女子十分嬌柔的樣子。⑦紅茸:紅色的絲線。⑧檀郎:晉代文學家潘安,具美姿,因其小字檀奴,后世婦人遂以“檀奴”作為對自己所歡男子的稱呼。李賀《牡丹種曲》:“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照燕夜女。”
鑒賞 不同于花間詞人精心為女子著艷妝、涂濃彩而雕飾成香艷的形象,李煜詞中的女性形象顯得較為自然鮮明,尤其注重動態和神情的刻畫和表現。這首小詞,堪稱這方面的典范,以“描畫精細傳神”而受到后人的好評,明人潘游龍在《古今詩馀醉》卷一二中就有嘉贊曰:“絕是一篇上好小題文字。”
詞作的上闋著力描寫歌女的容顏和裝束,但對容貌的描寫并非一般的“描眉畫角”,而是側重于傳達出歌女的嫵媚情態和流盼的眼神。年輕美麗的歌女晨間梳洗完畢之后,便在唇上輕輕點綴些許的“沉檀”。“些兒個”是一個唐五代時期的俗語,表示量極少的意思,相當于今天口語中的“一點兒”。“些兒個”與“輕注”前后綰合呼應,由此可見,詞中的歌女并不是濃妝艷抹,只是略施粉黛,已然是風情萬種。隨后的一句神態描寫“向人微露丁香顆”,更具攝人魂魄的魅力。“丁香顆”,指丁香花的花蕾,丁香花因其花蕾子葉形似雞舌,又名“雞舌香”,所以,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丁香花蕾常常被用來比喻女子的舌尖。在流盼回眸中,女子嫣然一笑,皓齒微露。忽然間只見得她微舔了一下舌尖,這個細節被詞人攝入筆底,生動傳神,情韻十足。也許這位歌女生性調皮頑劣,讓人看了尤生憐愛之情;也許這是歌女在啟口演唱前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先潤一潤唇齒,似乎是向聽眾告知演唱的開始。接下來就是對歌女歌唱的正面描寫:“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以櫻桃喻美女之口,這本是古典詩詞中習見的典故,然而將它與歌女的演唱結合起來,大概是五代十國時期文人的喜好,這不由得令人聯想起韓偓的《裊娜》詩中的句子:“著詞但見櫻桃破,飛盞遙聞豆蔻香。”悅耳動聽的旋律,還有那馥郁芬芳的豆蔻香氣,伴著櫻桃小口的輕啟而隨風飛舞,這是何等的浪漫,何等的令人遐想呀!
睹光曉妝圖 沈心海
到了下半闋,詞人的表現重點則從歌女的演唱轉向酒會上與歌女的調笑。“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兩句,活脫脫地再現了女子醉酒時的情狀。在推杯換盞的歡聲笑語中,女子所飲的酒已過量,衣帶沾浸在酒杯中渾然不覺,就連殘酒潑灑在鮮艷的羅袖上也毫不在意。在一陣瘋狂的歡笑舞動之后,酩酊的身姿嬌軟無力,不得不倚著繡床暫時地歇息一下。詞中“斜憑”二字,頗有情致,女主人公這個嬌懶的靜態動作中,不僅隱含著先前的瘋狂和盡興,更孕蓄著不久之后恃寵撒嬌的“嬌無那”。剛才還是安靜地“斜憑”繡床,不知是看到了什么或是聽到了什么,忽然從口中吐出一段嚼爛的紅絲線,直朝“檀郎”飛去,臉上依然是笑意盈盈。“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如此這般小兒女耳鬢廝磨的生活細節,在古往今來的愛情、婚姻生活中是何等的常見,但竟沒有一個人將它敏銳地捕捉住,而李煜不但抓住,而且還攝入詞作之中,成為永遠的經典。近代詞學大師龍榆生先生在《南唐二主詞敘論》中高度評價這首小詞,其中有曰:“(李后主詞)故在前期作品,類極風流蘊藉,堂皇富艷之觀,描寫美人嬌憨情態者,如《一斛珠》……溫馨艷麗,蕩人心魄。”(楊旭輝)
集評 明·潘游龍:“描畫精細,絕是一篇上好小題文字。”(《古今詩馀醉》卷一二)
清·李漁:“李后主《一斛珠》之結句云:‘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此詞亦為人所競賞。予曰:此娼婦倚門腔、梨園獻丑態也。嚼紅絨以唾郎,與倚市門面大嚼,唾棗核瓜子以調路人者,其間不能以寸。優人演劇,每作此狀,以發笑端,是深知其丑,而故意為之者也。不料填詞之家,竟以此事謗美人,而后之讀詞者,又止重情趣,不問妍媸,復相傳為韻事,謬乎?不謬乎?無論情節難堪,即就字句之淺者論之,爛嚼打人諸腔口,幾于俗殺,豈雅人詞內所宜?”(《窺詞管見》)
清·陳廷焯:“畫所不到,風流秀曼,失人君之度矣。”(《云韶集》卷一)
俞陛云:“雖綺靡之音,而上闋‘破’字韻頗新穎。下闋‘繡床’三句自是俊語。楊孟載襲用之,有《春繡》絕句云:‘閑情正在停針處,笑嚼紅絨唾碧窗。’翻用前人詞語入詩,雖能手不免。”(《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龍榆生:“故在前期作品,類極風流蘊藉,堂皇富艷之觀,描寫美人嬌憨情態者,如《一斛珠》(略),溫馨艷麗,蕩人心魄。”(《詞學季刊》第三卷第二號《南唐二主詞敘論》)
鏈接 《一斛珠》詞牌。清代詞學家沈雄在《古今詞話·詞辨》卷上云:“江采蘋……號梅妃。 時太真(按:楊貴妃)遷上陽,明皇于花萼樓念之,會夷使貢珠,命封一斛賜妃。妃謝以詩云:‘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明皇以新聲度曲,曰《一斛珠》。”此即為《一斛珠》詞牌的來歷。雙調,五十七字,仄韻。
上一篇:《兩宋詞·劉克莊·一剪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李彭老·一萼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