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唐多令 吳江中秋》·汪元量
汪元量
莎草被長州,吳江拍岸流。憶故家,西北高樓。十載客窗憔悴損,搔短鬢,獨悲秋。人在塞邊頭,斷鴻書寄否?記當年,一片閑愁。舞罷羽衣塵滿面,誰伴我,廣寒游。
汪元量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隨幼主北上,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謝太后、王昭儀都已卒于燕地,幼主與全太后也都各自出家。三宮零落殆盡,汪元量乃上書元世祖,被賜予黃冠而南歸。此令題作“吳江中秋”,吳江在今江蘇南部,詞當作于南歸之后。
首兩句寫景點題。“憶故家,西北高樓”,是倒裝句,“故家”指錢塘。以下三句是憶的具體化,詞人被留13年,“十載”是取其成數。下片從回顧往事,再回到現實中來,“人在塞邊頭”二句,是說自己當年身處燕地,“錦書欲寄鴻難托”,而這一切已成為過去。最后三句從對往事的回想回到現實。“羽衣”指道士的衣服,汪元量南歸時被賜為黃冠師,回錢塘后,他“往來彭蠡間,風蹤云影,倏無寧居,人莫測其去留之跡,遂傳以為仙也”。對月起舞,正可看出他心情的不平靜。
上一篇:范仲淹《剔銀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陳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