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旦》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遠鐘入枕雪初晴,衾鐵棱棱夢不成。①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檐聲。②
【注釋】 ①衾(qin親):被子。衾鐵:指被子又冷又硬像鐵塊一樣。棱棱:形容被子棱角四起,不貼身。②《周易》:又名《易》、《易經》,是儒家重要經典。檐(yan沿):房檐。
【譯文】 又是一個冰雪凝凍的冬夜,天新晴,雪在融,遠處的鐘聲遙遙地送入耳中;被子又冷又硬,難以入夢,索性披衣起床,伴著窗臺上的寒梅研讀《易經》。明月高懸,冰一樣寧靜,只聽得四周房檐上一片輕脆的滴水聲。
【集評】 元·韋居安:“后兩句寄興高遠,人所傳誦。”(《梅磵詩話》卷下)
今·周慧珍:“這首詩與另一位宋代詩人葉采的《暮春即事》(“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同寫研讀《周易》的詩境,但魏詩顯然更勝一籌,其后二句詩,白雪(雖然沒有明點)、皓月、梅花,構成一個純凈、空明、幽雅的特定環境,詩人便在如此背景下,捧卷讀著《周易》,意境何等高潔、何等清雅!真是不可多得的《月夜傍梅讀易圖》。”(《宋詩鑒賞辭典》第1236—1237頁)
【總案】古今兩位評者指出此詩意境高雅,極是。葉詩僅寫讀《易》入神而渾忘時間之流逝;魏詩兼寫出自己是在冷得難以入睡的境況下,起而傍梅浴月而讀《易》,故意境更高雅。葉詩寫凝靜入神之境,全詩渾然一體,但詩情詩境似缺少波瀾變化;魏詩前后兩聯有跌宕、有對照,繪景有聲有色,意象也更豐富,并富于象征、暗示性。而結句以景結情,亦勝于葉詩直抒意蘊。
上一篇: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用前韻二首(選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