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踏莎行①·史浩》
歌舌鶯嬌,舞腰蜂細。華堂是處皆頤指②。四弦獨擅席中春,移船出塞聲能繼。 慢拈幽情,輕攏柔思。其在有口傳心事。主人燈火下樓時,偏渠領略深深意③。
①踏莎行,詞牌名。 ②頤指,有權勢的人指揮別人的傲慢態度。 ③渠,他,在此應為詞中的“主人”。
這首詞塑造了一位多才多藝的風塵女子形象,通過女子的一舉一動傳達出了她心中的那份幽情。
上片著意渲染了這位女子的多才多藝:“歌舌鶯嬌,舞腰蜂細”巧妙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婉轉的歌聲嬌如黃鶯,舞動的腰肢細如輕蜂。兩句八字就已經讓我們見識了一位身段窈窕、歌喉柔美的女子。“華堂是處皆頤指”則將女子身處的社會環境展現于我們面前:燈火輝煌的廳堂里坐滿了態度傲慢的權貴,可見這位女子是要在此為這些飲酒作樂的權貴表演助興。女子在彈奏琵琶時獨愛席中春,那悠長的曲調穿越了漆黑的夜色。因此,花船雖已經駛過邊塞,可那席中春的馀音依然在夜幕中回蕩。上片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用回蕩于夜幕中的席中春曲襯托出了水上深夜之靜。而我們也由此自然地發出了疑問:此女子為何“獨擅席中春”?這也從內容上為下片中“主人”的出場做好了鋪墊。
下片起始刻畫了女子彈奏時的動作,傳達了她置身于燈火輝煌的權貴之中、強顏歡笑之后的心影。慢慢地拈,輕輕地攏,這不僅活畫出了女子技藝的爐火純青,更是將女子心中那份不可見的幽情,在這慢拈、輕攏之間,具體可觀地傳達了出來。我們仿佛能清楚地看到女子眉間的那抹愁思。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那么這曲也應該是為知曲者奏的吧。這曲子里藏了女子多少心事,而女子這一曲一調又何嘗不想彈在有情人的心上?終于,主人手持燭火走下樓來了,船上聽曲的人如此之多,可只有樓上的他能明了這曲中深深的情意。詞作至此,上下片在內容上形成了照應:上片粗略展示女子才藝,下片細致彈奏女子心曲;上片女子“獨擅席中春”作鋪墊,下片“其中有口傳心事”解疑團;上片觀者眾多、神情傲慢,下片知曲主人下樓,神情專注;而上片若不展現夜的寂靜,下片出場的“主人”又怎能聽到女子心靈的呼喚呢?
本詞主要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通過鶯、蜂、席中春這幾個意象,展現了女子歌聲之婉轉、身段之柔美、才藝之出眾;運用以動襯靜的藝術手法,為全詞設置了漆黑、寧靜的深夜背景;并通過對女子動作“慢拈”“輕攏”的刻畫,傳達了女子的心事。另外,內容上,上下片互相照應,詞盡之處,一對心心相通的有情人已經躍然紙上。
●史浩(1106~1194),字直翁,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政治家、詞人。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史浩任參知政事,推薦樞密院編修官陸游。隆興元年(1163),拜尚書右仆射。他首先辨趙鼎、李光無罪,又說岳飛久冤不白,應該為他們平反,恢復原有官爵,照顧他們的子孫。孝宗都依他建議辦理。
代表詞作:《采蓮舞·蕊宮閬苑》《教池回·云淡天低》《望海潮·煙籠香徑》《望海潮·煙濃柳徑》《望海潮·熊羆嘉夢》《清平樂·池臺非霧》《清平樂·翠蛾雪柳》《清平樂·石頭虎踞》《清平樂·萬花如繡》《清平樂·槐庭元老》等。
●踏莎行,參見第4頁相關介紹。
●史浩文集中保存了許多不易見到的宋代大曲的歌詞。關于唐宋的歌舞戲,現在大都已經失傳。今能見到的宋人詞曲集,大都是個別作者寫的獨立詞調的結集,沒有組成整套的演奏用腳本,一般士大夫家中歌女所唱的,也多數是單獨的歌,前后不相連續。在史浩的《鄮峰真隱漫錄》中,記錄下了他創作的好幾套大曲的歌辭。每一套又各有段落,他記下了段落的名稱與細節。現存所能見到的有7套,即:《采蓮》《采蓮舞》《太清舞》《柘枝舞》《花舞》《劍舞》《漁父舞》。史浩還有許多其他詞作,但由于他一生都是在富貴氣極濃重的氣氛中度過的,所以他的作品最多是壽詞、勸酒詞和時令佳節的應景頌圣之詞或朋友應酬的作品,文學價值不高。
通過動作的把握以及曲調的選擇刻畫女子內心深處的情感,這是史浩《踏莎行》的一大特色。這種做法在張先的《菩薩蠻》中有更集中的體現。
菩薩蠻
張先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本詞篇幅也非常短,描寫了一位彈箏歌伎的美貌和高超技藝,于彈奏間展現了她豐富而美好的感情,與史浩的《踏莎行》手法相似。
上片整體展示女子所彈之曲及手法之熟:用哀愁的古箏演奏《湘江曲》,在悠長的聲音音符中,似乎看到了湘江春水的綠色。纖細的手指在十三弦上隨意揮灑,將幽怨的感情盡情訴說。詞人在此選用了哀怨的古箏曲,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哀怨的感情基調,并寫出女子手指的纖長和指法的嫻熟。
下片直接刻畫女子的容貌和情感:面對筵席,眼如秋水般明眸慢轉,琵琶上的玉柱似一行斜飛的秋雁。當彈到情深意切時,悵惘之情慢慢地爬上她那微蹙的黛眉,顯得更加楚楚可憐。女子內心深處的哀怨也從她的眼睛、眉毛中傳達了出來。
與史浩的《踏莎行》相較,同樣用曲子和動作表現人物情感,不同的是,張詞不僅通過《湘江曲》、玉柱、飛雁等意象側面展現女子情感,還有秋水、眉黛等意象直接展示女子的神情,表現女子情感;而史詞則完全是通過動作、曲調來側面展示女子情感,讓我們完全能通過想像讀出女子的姿容、神情,給讀者留下了更加廣闊的想像空間。
歌舌鶯嬌,舞腰蜂細。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上一篇:宋詞《賀新郎·魏了翁》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踏莎行·曾覿》翻譯|原文|賞析|評點